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方媛

作品数:23 被引量:119H指数:10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1篇黑麦
  • 19篇小黑麦
  • 7篇品系
  • 5篇饲草
  • 5篇饲草型小黑麦
  • 4篇性状
  • 4篇营养
  • 4篇饲料型
  • 4篇ISSR标记
  • 3篇新品系
  • 3篇营养价值
  • 3篇营养品质
  • 3篇种子
  • 3篇种子产量
  • 3篇籽粒
  • 3篇草产量
  • 2篇性能研究
  • 2篇遗传图
  • 2篇遗传图谱构建
  • 2篇玉米

机构

  • 22篇甘肃农业大学
  • 2篇青海民族大学
  • 2篇西藏自治区农...
  • 2篇平凉市农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2篇杜文华
  • 22篇赵方媛
  • 16篇田新会
  • 4篇李冬梅
  • 2篇李雪
  • 1篇钟志明

传媒

  • 5篇草原与草坪
  • 4篇草地学报
  • 3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西北农业学报
  • 2篇2018中国...
  • 1篇草业学报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中国草地学报
  • 1篇2017中国...

年份

  • 3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20
  • 7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8个小黑麦品系在甘肃中部地区的形态特性及营养品质比较
2025年
【目的】筛选适宜在甘肃中部地区推广种植的小黑麦品种(系)。【方法】以5个甘肃农业大学自育小黑麦材料(C6、C10、C16、C23、C25)以及3个乌克兰的小黑麦材料(W33、W34、W3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其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株高和分蘖数的动态变化,以及开花期的植株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以及单株生物量,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随着生长发育时间的推移,8个小黑麦材料的株高增速的动态变化呈现先缓慢,后迅速,最后趋于稳定;分蘖数随时间推移基本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5个国内小黑麦材料的长势整体优于3个乌克兰引进材料。其中品系C6在蜡熟期的单株生物量最高(78.04 g/株),W35最低(44.76 g/株)。从植株的营养成分上看,品系C16的粗蛋白(CP)含量为最高,而C6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及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为最低。【结论】参试小黑麦材料的综合评价结果排序为:C6>C16>C10>C25>W33>C23>W34>W35,C6和C16综合表现良好,适宜在甘肃中部地区及其他气候相似区种植。
齐文嘉王旭褚红丽杜文华赵方媛
关键词:小黑麦营养品质引种
甘农2号小黑麦在云贵高原的生产性能研究被引量:19
2019年
以甘农2号小黑麦为试验材料,以黑麦品系C39为对照,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甘农2号小黑麦在云贵高原地区不同播种密度(170、260、350、440、530万基本苗/hm^2)的株高、枝条数以及草产量,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小黑麦的平均株高、枝条数和平均鲜(干)草产量均显著高于黑麦。随着播种密度增加,小黑麦和黑麦的平均枝条数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播种密度为350万基本苗/hm^2时平均枝条数最多。从播种密度和牧草种类交互作用分析,播种密度为530万基本苗/hm^2时,小黑麦的鲜(干)草产量最高(37 437.5、10 482.5 kg/hm^2),黑麦的鲜(干)草产量也最高(21 812.5、6415.4 kg/hm^2),但均与播种密度为350万基本苗/hm^2时的鲜(干)草产量无显著差异;考虑不同播种密度的枝条数,小黑麦播种密度为350万基本苗/hm^2时枝条数最多且草产量较高,为最经济播种密度,但要获得最高产量,则需要将播种密度增至530万基本苗/hm^2。小黑麦的粗蛋白含量(11.13%)显著高于黑麦(9.05%),NDF含量(46.64%)和ADF含量(32.95%)则显著低于黑麦(51.05%,36.81%)。
赵方媛王文陈平杜文华
关键词:小黑麦黑麦云贵高原播种密度
陇中旱作区夏播青贮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及产量比较
2025年
本文旨在筛选适宜陇中旱作区秋播小黑麦茬后复种青贮玉米品种,以期提高当地饲草产量和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推动经济持续发展。试验于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以9个青贮玉米品种为材料,分别为‘华美2号’(G1)、‘豫青贮23’(G2)、‘大京九26’(G3)、‘武科青贮107’(G4)、‘利合228’(G5)、‘利单656’(G6)、‘西蒙青贮707’(G7)、‘京科青贮932’(G8)和‘蒙青贮1812’(G9),在临洮县开展了小黑麦开花期刈割后复种青贮玉米的农艺性状及产量研究。结果表明:(1)G1、G2、G6、G8和G9在两年间的干物质含量均接近30%,满足青贮玉米干物质含量要求;(2)2020年参试青贮玉米品种的平均株高、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显著高于2021年,平均茎粗和叶长则显著低于2021年(P<0.05);(3)各青贮玉米品种在两年间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平均表现为:G9的平均株高和穗位高,G3的平均茎粗、叶长和叶片数,G8的平均叶宽和穗叶数及G2的平均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在参试品种中表现更优;(4)在种植年份和品种自身遗传特性共同作用下,所有参试品种的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均表现为2020年高于2021年,且G2在2020年和2021年的鲜草产量(109.36 t/hm^(2)和63.79 t/hm^(2))均高于其他参试品种,G8在2020年和2021年的干草产量分别为29.36 t/hm^(2)和18.93 t/hm^(2),分别仅次于G2和G5。综合参试青贮玉米品种的干物质含量、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豫青贮23’和‘京科青贮932’较适合作为小黑麦茬后复种青贮玉米品种在甘肃中部地区推广种植。
张银霞宋谦刘翠郭蕊赵方媛杜文华
关键词:旱作区复种青贮玉米农艺性状
饲草型小黑麦遗传图谱的构建及抗条锈QTL定位
为构建小黑麦F2代群体的遗传图谱,并对抗条锈病QTL进行定位,本研究以小黑麦杂交F2代群体为作图群体,利用ISSR分子标记筛选得到的14对多态性引物对其进行扩增,运用Joinmap4.0作图软件构建了1张小黑麦遗传连锁图...
赵方媛李冬梅田新会杜文华
关键词:小黑麦ISSR标记
文献传递
不同饲草型小黑麦基因型的光合生理差异被引量:4
2020年
为筛选光合性能强的饲草型小黑麦种质及探讨光合性能主要影响因素,采用差异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6个饲草型小黑麦基因型在不同生育时期的叶绿素含量及光合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时期推移,饲草型小黑麦的光合性能指标(除气孔限制值)均为先增加后减少,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光合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在抽穗期达到最高值,水分利用效率在开花期达到最高值;随着生育时期推移,饲草型小黑麦的气孔限制值先减少后增加,抽穗期最低。通过生育时期×小黑麦种质间光合性能指标差异分析可知,C31和C19在整个生育时期光合性能都较强,可达到高产的目的,而饲草型小黑麦C19的优势是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可进一步作为抗旱种质资源。主成分分析可知,影响饲草型小黑麦光合性能的主要因素有蒸腾速率和与气孔有关的因素。
赵方媛刘晶杜文华田新会
关键词:小黑麦基因型生育时期光合生理
小黑麦花药培养效果研讨被引量:2
2019年
为完善小黑麦花药培养技术体系,本研究在项目组前期研究基础上,研究了低温(4℃)预处理时间(15 d, 20 d, 25 d, 30 d, 35 d, 40 d)和高温(32℃)培养时间(0 d, 1 d, 2 d, 3 d)对小黑麦花药培养的影响,以及小黑麦不同基因型(石大1号小黑麦品种,甘农1号小黑麦品种,小黑麦品系P4, TZ3, TZ10, TZ12, TZ23, TZ25, TZ26)的花药培养效果。结果显示:小黑麦幼穗低温4℃预处理25 d时,花药的出愈率最高达17.27%。花药高温32℃培养2 d时,石大1号出愈率最高(56%),而P4不进行预处理时最高;小黑麦基因型间花药出愈率及绿苗分化率有显著差异,TZ26、TZ25和P4的出愈率及绿苗分化率显著高于其余材料,石大1号的出愈率较高,但绿苗分化率低。本研究结果为小黑麦单倍体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李雪赵方媛马文馨田新会杜文华
关键词:小黑麦花药培养温度基因型
小黑麦萌发期抗旱条件模拟和抗旱指标的筛选被引量:11
2017年
以4个小黑麦种质为材料,用不同浓度(0,10%,20%,30%,40%)PEG-6000对萌发期种子进行干旱胁迫处理,通过测定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根与胚芽鞘长度,以研究小黑麦萌发期抗旱模拟条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筛选出了适宜于小黑麦萌发期抗旱性评价的指标,同时以各指标与抗旱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合隶属函数法对4个小黑麦种质的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0%PEG-6000溶液为小黑麦种子萌发期抗旱性鉴定的适宜模拟条件;发芽率与萌发期抗旱性关系最密切;低浓度(10%,20%)PEG-6000有利于小黑麦种子萌发,并对幼苗根与胚芽的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40%PEG-6000完全抑制小黑麦种子发芽;参试小黑麦种质抗旱性强弱为:中饲1048>石大1号>P4>P2,中饲1048小黑麦属于中抗旱型,石大1号属于中间型,其余2份小黑麦种质属于干旱敏感型。
赵方媛田新会杜文华
关键词:小黑麦萌发期抗旱指标
小黑麦和小麦杂交后代主要性状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2024年
为探究小黑麦与小麦之间的配合力、杂种优势及其育性,以2个小麦材料A1、A2(W4、W25)为母本,3个小黑麦材料B1、B2、B3(C25、甘农2号、甘农3号)为父本,按照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制6个杂交组合,对亲本及杂交组合的9个主要性状进行配合力效应、杂种优势及杂种育性分析。结果表明:B1株高、穗粒质量、千粒质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高,枝条数等其他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也基本表现良好,用作亲本可提高杂交后代的草产量及种子产量;A2和B3株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均为负值,但枝条数及部分种子产量构成因素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表现突出,具有培育抗倒伏、种子产量高后代的潜力。特殊配合力较高的杂交组合A1B1和A2B3种子产量方面可能出现较强的杂种优势,A1B3草产量可能出现较强的杂种优势,A2B2各性状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表现较突出,由该亲本配制的组合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均可能出现较强的杂种优势。性状的中亲优势率为-39.95%~33.33%,超亲优势率为-56.92%~13.89%,不同组合性状的杂种优势差异明显。穗结实率较高的组合为A1B1。
赵方媛郭蕊杜文华
关键词:小黑麦小麦配合力杂种优势育性
饲草型小黑麦品种(系)的抗寒生理生化指标评价
2024年
为筛选适应低温环境的抗寒饲用型小黑麦新品种(系),以‘石大1号’小黑麦(CK1)和‘中饲1048’小黑麦(CK2)为对照,研究‘甘农4号’‘甘农7号’‘藏饲1号’小黑麦品种,以及C5、C23和C25小黑麦品系在不同低温胁迫(0℃,-10℃,-20℃,-30℃)下的抗寒生理反应。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加剧,6个小黑麦品种(系)叶片的平均相对含水量(RWC)和叶绿素(Chl)含量逐渐降低,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表现为先增高后降低,并在-20℃达到最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降低后升高,但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逐渐升高。从品种(系)间的差异看,不同低温胁迫下‘甘农7号’叶片的RWC平均值最高,C25的Pro含量平均值最高,C5的SS含量平均值最高,‘甘农4号’的MDA含量平均值最低。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结果表明,8个小黑麦品种(系)抗寒性强弱为C25>‘甘农4号’>CK1>CK2>C5>‘甘农7号’>C23>‘藏饲1号’。
张银霞褚红丽赵方媛杜文华
关键词:低温胁迫抗寒性
饲料型小黑麦品系籽粒产量及其营养价值研究被引量:17
2018年
为了选择高产优质的饲料型小黑麦品系,本论文以18个饲料型小黑麦品系为试材,甘农1号小黑麦和新小黑麦5号为对照,研究了参试材料的株高、种子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籽粒的营养价值,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参试材料的种子产量及其营养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种质间株高、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营养价值均存在显著差异,株高在94.27~132.10cm之间,Z8的种子产量最高,为9 114.08kg·hm^(-2);种子产量构成因素中,种子产量与小穗数和穗粒重正相关,与穗长和穗粒数负相关,穗粒数与穗长正相关、与穗粒重正相关;籽粒营养价值中,Z48的粗蛋白含量最高,为13.92%,CK1的粗脂肪含量最高(2.63%),CK2的粗淀粉含量(69.64%)最高,Z50的赖氨酸含量最高,达到了0.55%。综合评价结果表明,Z8和Z50种子产量高,且营养价值高,综合表现最好,可为优良饲料型小黑麦新品种审定奠定基础。
赵方媛曲广鹏田新会杜文华
关键词:小黑麦种子产量产量构成因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