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文杰 作品数:5 被引量:8 H指数:2 供职机构: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医药卫生 理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红龙鱼源β-溶血性嗜水气单胞菌AH的分离及其对机体铁代谢的影响 2018年 对具有典型败血症病症的染病红龙鱼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分析。从其肝脏中分离得到病原菌菌株AH,经VITEK-32全自动细菌分析仪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通过多重PCR检测确认该嗜水气单胞菌AH属于β-溶血性嗜水气单胞菌,含有气溶素基因(aer A)和溶血素基因(ahh1)。此外研究嗜水气单胞菌AH侵染红龙鱼后对其机体铁代谢的影响,通过腹腔注射嗜水气单胞菌AH,在侵染后不同时间点收集红龙鱼的血液和肝脏组织,分别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atomic emission specrometry,简称ICP-AES)法检测红龙鱼血清和肝脏中的铁含量,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铁调素基因(hepc)、白细胞介素基因(il-6)、JAK/STAT信号通路的蛋白质酪氨酸激酶3基因(jak3)、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基因(stat3)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侵染嗜水气单胞菌AH后,红龙鱼血清中铁浓度明显降低,在24、48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总铁结合力有所上升,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肝脏中铁含量相对于对照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但仍有明显升高。肝脏中hepc基因的表达量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显著上升;il-6、jak3和stat3基因表达量开始均有所上调,随后有所下降,但在各时间点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由结果可知,机体通过调节铁调素基因(hepc)等铁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降低自身游离铁含量,并增加储存铁含量来应对细菌的侵染。 余文杰 陈观水关键词:嗜水气单胞菌 IL-6基因 铁代谢 多重PCR技术检测食用鱼类产品中β-溶血性嗜水气单胞菌毒性基因研究 被引量:2 2019年 气溶素和溶血素是β-溶血性嗜水气单胞菌的重要毒力因子。为建立检测食用鱼类产品中β-溶血性嗜水气单胞菌气溶素基因(aerA)和溶血素基因(ahh1)的技术,本文采用多重PCR技术检测28个来源于食用鱼类产品的β-溶血性嗜水气单胞菌样本(包括鲤鱼片、水、鲫鱼片、鳟鱼片、鲢鱼片、鲑鱼片和带鱼片),并用标准菌株嗜水气单胞菌ATCC7965和分离于死蟒蛇的带有β-溶血性毒素基因的嗜水气单胞菌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所有菌株样本(100%)被证实携带嗜水气单胞菌16SrRNA基因(356个碱基对),所有嗜水气单胞菌样本(100%)被证实携带ahh1毒性基因(130个碱基对),26个嗜水气单胞菌样本(93%)被证实携带aerA基因(309个碱基对)。本研究证实β-溶血性嗜水气单胞菌菌株广泛存在于供人类食用的鱼类产品中,对消费者产生了一定的健康风险。 余文杰关键词:嗜水气单胞菌 多重PCR 溶血素 嗜水气单胞菌AH1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011年 测定了嗜水气单胞菌AH1在TSB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0-4h属于延滞期,18h时活菌落总数达到最高峰至7.3,28h后细菌后进入衰亡期;并且此过程中活菌数的对数值与OD600呈线性关系y=17.081x-0.226。嗜水气单胞菌AH1在生理盐水、PBS和TSB液体中4℃保存的存活状况曲线表明:该菌属于一种生存能力较强的细菌,前期不易死亡,后期死亡较快。 余文杰关键词:生物学特性 鲤鱼源嗜水气单胞菌FAH5分离鉴定及其对寄主感染的解剖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对具有典型溶血性病征的染病鲤鱼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鉴定,并研究其对寄主感染的解剖病理学特征。【方法】采用营养琼脂平板划线方法从染病鲤鱼肝脏样本中分离得到病原菌菌株FAH5,使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其生理生化特性探讨,初步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然后,采用嗜水气单胞菌FAH5人工感染健康鲤鱼,并通过解剖分析其器官病变情况。【结果】感染嗜水气单胞菌FAH5后,鲤鱼体表粘液增加,分泌物增多,鳍部和腹部泛红,鳃部出现腐烂现象,并充血发黑。解剖后腹腔和内脏有出血点,肝脏,肾脏,脾脏等器官病理变化以血液循环障碍,血管扩张为主,严重感染时这些器官有充血、出血和溶血现象,活性细胞经感染病变至弥散性坏死。【结论】有溶血性病征的染病鲤鱼分离纯化得到了嗜水气单胞菌FAH5,人工感染健康鲤鱼后出现相同症状,解剖病理学特征为腹腔和内脏有出血点,肝脏,肾脏,脾脏等器官病变以血液循环障碍,血管扩张为主。 余文杰 陈观水关键词:鲤鱼 嗜水气单胞菌 佛手瓜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3 2015年 为优化热浸提佛手瓜多糖的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择提取温度、液料比、提取时间为自变量,以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nhnken法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1℃、液料比20 m L·g-1,提取时间138 min。在此条件下,实际测得多糖的提取率为2.775%,与预测值相对误差为0.57%,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有效性,表明该工艺条件合理可行。 余文杰 陈健旋关键词:佛手瓜 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