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崇

作品数:1 被引量:43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东半球
  • 1篇正交函数
  • 1篇全球变暖
  • 1篇经验正交函数
  • 1篇干旱
  • 1篇干旱化
  • 1篇变暖
  • 1篇SP
  • 1篇ENSO

机构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1篇刘晓东
  • 1篇石崇

传媒

  • 1篇中国沙漠

年份

  • 1篇2012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1947—2006年东半球陆地干旱化特征——基于SPEI数据的分析被引量:43
2012年
利用1947—2006年逐月全球陆地高分辨率(0.5°×0.5°)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资料,分析了过去60a东半球(40°S—80°N,20°W—180°E)陆地的干旱化趋势和变率、干旱面积变化、干旱事件的持续性和周期性以及可能的变化成因等。结果显示,东半球80%的陆地上目前处于干旱化进程中,其中北非及中蒙边界等地干旱化趋势最为显著。干旱变率最大地区出现在非洲北部、中国青藏高原、中国西北东部及中蒙边界一带、俄罗斯中北部以及东北部。北非、中蒙边界中段及中国青藏高原地区也是持续性异常干旱事件出现频次最高的地区。基于功率谱的周期分析则显示,东半球大部分地区第一显著周期为1.5~3a左右,中亚部分地区存在准4a周期振荡,而北非地区存在准12a周期的年代际变化。SPEI距平场的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第一模态反映了东半球陆地大部分地区干旱化总体上具有一致性,对应的时间函数与全球陆地气温距平相关系数高达0.81,表明全球变暖与东半球干旱化趋势有着紧密联系;第二模态对应的时间函数与超前8个月的南方涛动指数(SOI)的相关系数为0.60,因而大尺度的干旱周期性振荡受ENSO活动影响显著。
石崇刘晓东
关键词:干旱经验正交函数全球变暖ENSO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