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倩

作品数:19 被引量:39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天文地球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轻工技术与工...
  • 6篇天文地球
  • 2篇机械工程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7篇光谱
  • 4篇矿物
  • 4篇矿物学
  • 4篇拉曼
  • 4篇拉曼光谱
  • 4篇宝石学
  • 3篇稀土
  • 3篇矿物学特征
  • 3篇激光诱导
  • 3篇激光诱导击穿
  • 3篇光谱分析
  • 3篇光诱导
  • 3篇包裹体
  • 2篇学成
  • 2篇石矿
  • 2篇石榴石
  • 2篇水热
  • 2篇水热法
  • 2篇水热法合成
  • 2篇谱学特征

机构

  • 19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青岛市计量技...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河北地质大学

作者

  • 19篇张倩
  • 4篇裴景成
  • 4篇陈涛
  • 3篇袁心强
  • 3篇石斌
  • 3篇王亚军
  • 1篇徐畅
  • 1篇尹作为
  • 1篇王成思

传媒

  • 7篇宝石和宝石学...
  • 5篇光谱学与光谱...
  • 5篇宝石和宝石学...
  • 1篇中国激光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缅甸翡翠中铁元素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定量检测被引量:7
2018年
采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定量分析缅甸翡翠中Fe元素的浓度。选择Fe元素的275.57nm光谱线作为定量分析谱线,选取Si元素的288.17nm光谱线作为内标谱线,选取12个缅甸翡翠样品作为研究对象,以其中9个样品绘制了传统定标法和内定标法的Fe元素定标曲线,并将定标曲线用于3个检验样品的Fe含量的实际预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传统定标方法时,定标样品光谱强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4%~8.3%之间,所建立的Fe元素浓度含量定标曲线的拟合相关系数R2为0.979,使用该方法建立的定标曲线对3个检验样品中Fe元素含量进行测定,最大相对误差为10.6%;而采用内定标法时,定标样品光谱强度的比值(IFe/ISi)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9%~5.7%之间,Fe的拟合相关系数R2达到0.989,样品中Fe元素的测定相对误差均可降低到7%以下。结果证明,利用内定标法定量分析翡翠中Fe的含量比传统定标法相对误差更小,采用LIBS技术结合内定标法更适于缅甸翡翠样品中Fe元素定量分析。
王亚军袁心强石斌石美钰张倩陈涛
关键词:缅甸翡翠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光谱分析内定标
拉曼光谱对含Cr镁铝尖晶石热处理及其有序-无序相变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尖晶石的有序-无序相变作为尖晶石的一种重要性质,在国内缺少相关研究成果。运用拉曼光谱仪通过785nm激光在液氮环境下激发含Cr的宝石级天然粉红色尖晶石,避免了532nm激光激发下产生的469nm的荧光峰和在常温测试下由于热振动对光谱的影响,得到清晰尖锐的拉曼光谱,为拉曼光谱参数的分析奠定基础。同时通过对一颗Cr元素致色的天然粉色镁铝尖晶石进行热处理使尖晶石逐步发生有序-无序相变,并反映在拉曼光谱的谱峰参数之中。各项参数分析结果显示,尖晶石的拉曼光谱主要由Eg,T2g(1),T2g(2),N3和Ag,五种振动模式产生,其谱峰位置分别为407.8,312.4,667.5,720.0和769.0cm^(-1);尖晶石拉曼光谱谱峰参数在800℃时发生突变:各谱峰半高宽和各峰相对主峰Eg峰的相对强度明显增大,常温下几乎不可见的N3峰在高温处理后出现,并且T2g(1)峰向低波数偏移,T2g(2)向高波数偏移,同时峰的对称性逐渐消失。研究结果表明尖晶石的有序-无序相变可以通过拉曼光谱检测并且可以通过谱峰参数:半高宽、谱峰相对高度等进行半定量表征。由于拉曼光谱具有的无损检测特点,使其成为宝石级热处理尖晶石鉴定应用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王成思沈锡田刘云贵张倩
关键词:尖晶石拉曼光谱
稀土玻璃光纤仿纤维状天然矿物的性质及鉴定特征
2023年
近期我国连云港市东海县天成集市与网络销售平台上出现了一种自称“天然金红石晶洞”的商品,其内部的发丝状物有红棕色、蓝色等,呈束状聚集,为明确其是否天然及其具体材质,笔者结合X射线粉末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宝石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测试手段,对市场上新出现的“天然金红石晶洞”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样品中的发丝状物质实为非晶的Sm掺杂铝硅基荧光玻璃光纤,Sm^(2+)为其致色元素和荧光激活剂,其中Sm掺杂量约为22039~32331×10^(-6)。伪装成天然围岩的材料则为赤铁矿相,可能由氧化铁烧结制备。
曲直史玉静沈洪涛李鹏张倩
关键词:稀土玻璃光纤电子探针
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的软玉产地识别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采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对新疆、青海和俄罗斯的白色软玉进行产地研究。选取产自新疆(和田、于田、且末)、青海(格尔木)、俄罗斯(贝加尔湖)的146个白色软玉样品作为样品集,从样品集中随机抽取111个样品作为校正集,用于建立PLS-DA识别模型,剩余35个样品作为验证集,用于检验PLS-DA识别模型的预测效果。采用LIBS对三个产地的软玉样品进行成分分析,选择Na、K、Al、Li、Be、Mn、Sr、Zr、Ba、Y、Ce作为目标元素,并选取589.995,766.490,396.152,670.793,313.042,257.610,407.771,389.138,455.403,437.493,401.239nm处的谱线作为目标元素的分析谱线,选取Si元素作为内标元素,以其在288.158nm处的谱线作为内标元素分析谱线,分别计算各目标元素与内标元素的谱线强度的比值Rx,由Rx组成自变量矩阵,用于模型的建立与预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LIBS结合PLS-DA建立的产地识别模型,其校正自变量和验证自变量与实际分类变量的相关系数都大于0.9,PLS-DA识别模型的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和预测均方根误差均小于0.29,PLS-DA产地识别模型对验证集中新疆(和田、于田、且末)、青海(格尔木)、俄罗斯(贝加尔湖)产地的35个白色软玉样品的识别正确率为92%。研究表明,采用LIBS结合PLS-DA能够快速有效识别三大产地的白色软玉。
王亚军袁心强石斌张倩陈涛
关键词:光谱学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光谱分析
水热法合成蓝绿色绿柱石的宝石学及光谱学特征
针对新出现在市场上的一种水热法合成蓝绿色绿柱石,运用LA-ICP-MS、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进行系统研究,旨在获得其宝石学及谱学特征,探讨颜色成因,为检测机构鉴定该合成宝石提供参考数据.结果表明,样品折射率...
张嘉麟张倩裴景成黄伟志
关键词:水热法宝石学
云南锡石的热致变色机理初探
2024年
锡石作为一种稀有宝石,一度因其强火彩被称为“云南钻石”,国内对其地质特征以及锡石浮选研究较多,目前未见有报道锡石的热致变色现象。本文采用常规宝石学仪器、拉曼光谱仪、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和紫外-可见光光谱仪等,对近期产自云南的部分锡石进行了测试,对其热致变色现象的机理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云南锡石主要成分为二氧化锡,平均含量高达99.4 wt%,含有微量元素Fe、Ti、Si、Ni、Ta、Nb等。从室温升高至500℃的过程中,锡石晶格膨胀,晶体键力常数减小,带隙值减小,导致锡石原位高温拉曼的特征峰向低频方向偏移,并使得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吸收边缘由380 nm不断红移至450 nm,锡石由近无色变为黄色;从500℃降温至室温过程中,锡石晶格收缩,晶体键力常数增大,带隙值增大,锡石原位高温拉曼的特征峰向高频方向回归,其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吸收边缘又不断蓝移恢复至380 nm,样品颜色恢复为近无色。计算二氧化锡晶体在加热和降温过程中光学带隙值,发现随温度升高,其带隙值E_(g)从3.28 eV降低到2.75 eV。综上,温度变化引起的晶格膨胀和收缩导致晶体的带隙变化是云南锡石出现热致变色的原因。
欧燕楠刘劲松徐丰舜张倩
关键词:锡石热致变色拉曼光谱
四川雪宝顶白钨矿的矿物学及发光特征
2024年
本文通过对四川雪宝顶地区(瀑口梁、三道气、水晶镇、五铢堂)的白钨矿进行常规矿物学测试、LA-ICP-MS及光致发光光谱(PL光谱)测试,旨在获得其化学成分、矿物学与发光特征。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掺杂不同比例Sm、Eu、Dy元素的CaWO_(4)多晶,分析其光致发光光谱以探究Sm、Eu、Dy元素对其红色荧光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中波紫外光(310 nm)照射下,四川雪宝顶地区白钨矿的荧光颜色有分区性,为红色和淡黄色;化学成分测试结果显示,样品含有Sr、Nb、Mn、Mo、稀土元素(REE)等微量元素,整体含有较高的REE总量(335.8-2243.0μg/g)和Sr元素(126.3~5188.2μg/g),在淡黄色荧光区域富集的Nb、Mn、Mo元素,说明白钨矿中Mn、Mo、Nb可提高作为激活剂的三价稀土离子(RE^(3+))的荧光发射强度。PL光谱测试表明,其红色荧光主要是Sm^(3+)、Eu^(3+)的贡献,其次还有Dy^(3+)、Tb^(3+)、Pr^(3+)的影响,淡黄色荧光主要是由Dy^(3+)导致,其次还有Sm^(3+)、Eu^(3+)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合成白钨矿PL光谱得出,Dy^(3+)是Sm^(3+)、Eu^(3+)的敏化剂,Dy^(3+)对Sm^(3+)的荧光发射强度增强的更明显,尤其是Sm^(3+)的^(4)G_(5/2)→^(6)H_(7/2)跃迁(580~620 nm),在天然白钨矿中表现为Dy^(3+)阻碍了Sm^(3+)→Eu^(3+)的能量传递以及部分样品中Sm^(3+)最强发射峰从^(4)G_(5/2)→^(6)H_(9/2)跃迁(630~660 nm)变为^(4)G_(5/2)→^(6)H_(7/2)跃迁(580~620 nm)。
史玉静沈洪涛曲直张倩
关键词:白钨矿
一串杂色手排的未知鉴定
2017年
贝壳是一种常见的首饰的材料,其种类繁多,经常被加工或处理成各种形状的饰物,难以判断其原始种类。本次对一串疑似"贝壳"的杂色手排样品进行未知鉴定,并将它与市场上常见的贝壳首饰进行对比研究,了解市场上贝壳首饰的主要品类及基本特征。利用折射仪、静水称重法等方法对手排及其它贝壳饰品进行基本宝石学特征测试,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对其成分及谱学特征进行测试,最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内部结构进行观察。经过测试和分析,得出手排成分为方解石,呈细长板片状排布,整体呈近似放射状分布,密度偏低,表面呈丝绢光泽,推测其取材于方解石型贝壳或贝壳方解石层。市场上的贝壳首饰主要矿物组成为文石,晶体呈砖墙状密集平行排布,它们的相对密度多高于手排样品,且表面显示珍珠光泽和晕彩。此外手排没有出现有机染料染色的特征,推测其颜色是由类胡萝卜素所致。
宋雪阳张倩
关键词:类胡萝卜素
变色氟碳铈矿的化学成分及谱学特征
2019年
氟碳铈矿是一种稀少的宝石品种,为稀土氟碳酸盐矿物,可具有变色效应。采用电子探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激光拉曼光谱仪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了变色氟碳铈矿样品的化学成分及谱学特征,并对其颜色及变色效应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氟碳铈矿样品中主要稀土元素阳离子有Ce^3+、La^3+、Nd^3+、Pr^3+和Sm^3+,2颗氟碳铈矿样品的化学式分别为(Ce0.50La0.27Nd0.16Pr0.05Sm0.02)(CO3)F和(Ce0.47La0.24Nd0.20Pr0.05Sm0.03)(CO3)F;中红外光谱吸收峰主要由CO3^2-的振动引起,近红外光谱的吸收峰与CO3^2-、Pr^3+、Nd^3+和Sm^3+有关;拉曼光谱的吸收峰主要与CO3^2-的振动以及晶格中的F^-有关;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大部分吸收峰由Nd^3+的4f-4f电子跃迁导致。结合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氟碳铈矿的颜色由Nd^3+引起。根据576,740nm附近两个透过率几乎相等的强吸收峰推断,氟碳铈矿的变色效应也是由Nd^3+引起。
张龙博张倩
关键词:氟碳铈矿稀土元素谱学特征
莫桑比克棕黄色碧玺的宝石学及光谱学表征被引量:9
2019年
碧玺是晶体结构和化学成分都十分复杂的含硼硅酸盐矿物。在珠宝市场中最为常见的碧玺品种几乎都为锂碧玺和少量镁碧玺,目前的珠宝专业教材或相关领域的文章都对锂碧玺研究较多,而镁碧玺却少有涉及。对六颗产于莫桑比克的黄-棕黄色碧玺刻面宝石进行了宝石学常规测试、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测试、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激光拉曼光谱测试,以获得碧玺样品的宝石学及谱学特征。宝石学常规测试表明,实验样品与一般常见碧玺的物理和光学性质基本符合,但所有样品在紫外荧光仪短波(254 nm)下具有中-强绿色荧光,而一般碧玺在短波下为惰性,此外,样品中均含有较多的浅色和深色的粒状矿物包裹体,且不见一般碧玺中常见的长管状包裹体、气液两相包裹体。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分析表明,实验样品属于镁碧玺,其平均晶体结构化学式为(Ca 0.15Na0.85)1.00(Mg2.89Fe0.02Al0.09)3.00Al6(Si6O18)(B0.95□0.05O3)3(OH)4。选取包裹体较少的样品进行红外吸收光谱测试,碧玺样品在2000~6000 cm-1区域内有OH和Si—O的振动峰,说明样品含有结构水。经过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测试,样品在400~500 nm内有一宽吸收峰,谱峰位置在445 nm左右,这可能与Fe^2+-Ti^4+的电荷转移和交换耦合的Fe^2+-Fe^3+离子对有关。经过荧光光谱测试,本批碧玺样品在254 nm激发光源下,产生中-强的绿色荧光,特征荧光峰为534 nm强峰及475 nm肩峰,荧光的产生原因与样品中Ti和Fe有关。对碧玺样品的主体矿物进行激光拉曼测试,测试结果符合镁电气石的拉曼光谱。该研究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研究对象经测试属于镁碧玺,其谱学特征方面尚未有详细研究;(2)实验样品在短波下具有独特的荧光现象,这一现象目前还没有其他学者提出,且笔者对荧光产生的�
廖秦镜黄伟志张倩裴景成
关键词:荧光包裹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