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婷婷
- 作品数:5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学统计与流行病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全球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HIV感染者/AIDS患者家人告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AIDS患者告知家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通过方便抽样方法和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于2013年3-6月对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住院及门诊部的HIV感染者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 406名HIV感染者/AIDS患者中,有351人将自己的感染情况告知了家人,告知率为86.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异性恋(OR=7.553,95%CI:3.110-18.341),感染时间(OR=1.025,95%CI:1.007-1.043),已婚(OR=2.886,95%CI:1.089-7.646),和家人一起住(OR=3.130,95%CI:1.333-7.350),社会支持(OR=3.135,95%CI:1.436-6.845)是HIV感染者家人告知的保护因素;而同时患其他传染病(OR=0.224,95%CI:0.098-0.513)的感染者更倾向于不告知家人。感染者最常见的告知对象是配偶/固定性伴(57.6%),兄弟姐妹(50.2%),父母(39.7%)。结论广州市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家人告知率较高,在今后有关艾滋病家人告知的干预中,应加强对感染者的性取向,感染时间,婚姻状况,与家人的居住状况,社会支持,共感染等情况的关注。
- 陈婷婷郭子韩朱亚静孙义朋蔡卫平郭艳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家庭
- 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家属及朋友感染HIV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的家属及朋友感染HIV的现状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横断面研究设计,通过方便抽样方法和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于2013年3~6月对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及门诊部的192名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家属及朋友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192位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家属及朋友中,感染者家属占86.5%(166/192),感染者家属及朋友的HIV感染率为36.5%(70/1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与感染者的关系为配偶或性伴(OR=4.464,95%CI:2.128~9.366)、同性恋/双性恋(OR=4.523,95%CI:1.676~12.209)、吸毒(OR=6.755,95%CI:1.720~26.528)是感染者家属及朋友感染HIV的危险因素;与感染者感情关系亲密(OR=0.229,95%CI:0.097~0.539)是其感染HIV的保护因素。结论 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配偶或性伴与其存在着性关系,故感染HIV风险较其他亲友高,但与HIV感染者/AIDS患者感情亲密的配偶或性伴较感情疏远者感染HIV风险低。同性恋/双性恋、吸毒是感染HIV的高危因素。关于与HIV感染者/AIDS患者感情关系和除配偶或性伴以外其他亲友感染HIV的相关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 曾澄波张晗希蔡卫平孙义朋陈婷婷郭子韩朱亚静郭艳
- 关键词:HIV感染流行病学方法
- HIV/AIDS病人自杀现状及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 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自杀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HIV/AIDS病人自杀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3年3-6月对408例HIV/AIDS病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自杀的影响因素。结果 自杀的定义为认真考虑过自杀或有过自杀行为,将两者合并为一类作为结局变量。调查对象中有过自杀的占32.8%(134/408),男性高于女性,分别为35.9%(102/284)和25.8%(32/1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中,处于抑郁状态[比值比(OR)=2.020,95%可信区间(CI):1.131~3.606]、较高的耻辱感(OR=1.068,95%CI:1.033~1.104)、吸毒(OR=3.730,95%CI:1.303~10.69)为自杀的危险因素。女性中,处于抑郁状态(OR=8.320,95%CI:2.960~23.542)为危险因素,心理弹性水平高(OR=0.930,95%CI:0.872~0.998)为保护因素。结论 广州市HIV/AIDS病人中有过自杀的比例较高,且男性自杀比例高于女性。影响自杀的主要因素为耻辱感、性取向和抑郁状态。按照性别分层后,男/女性自杀意念或行为的因素不完全相同,故应针对不同性别的HIV/AIDS病人的影响因素实施进一步的干预。
- 张晗希曾澄波蔡卫平郭子韩朱亚静孙义朋陈婷婷郭艳
- 关键词:自杀抑郁
- 广州市HIV/AIDS病人亲密度社会支持与抑郁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与验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中亲密度、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为有效提高HIV/AIDS病人心理健康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通过方便抽样方法和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于2013年3-6月对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住院及门诊部的411名HIV/AIDS病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病人的社会人口学特征、社会网络、社会支持与抑郁情况等信息,并对其中有配偶或固定性伴的病人进行分析。建立亲密度、社会支持与抑郁的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亲密度对抑郁的直接与间接作用。结果 411名HIV/AIDS病人中,55.00%(226名)有配偶或固定性伴,其中社会支持得分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为52.6分(35.5,72.4),抑郁得分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为14分(6,23)。单因素分析显示,月平均收入、社会支持以及与配偶或固定性伴间的亲密度和抑郁相关。对社会支持与抑郁构建测量模型显示,测量模型拟合良好(Chi-Square=35.18,RMSEA=0.06,CFI=0.99,TLI=0.98,SRMR=0.05)。在校正月平均收入后,对亲密度、社会支持和抑郁构建结构模型显示,模型亦拟合良好(ChiSquare=61.83,RMSEA=0.06,CFI=0.98,TLI=0.97,SRMR=0.06)。中介效应分析显示,社会支持在亲密度与抑郁之间的间接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β=-0.27,P=0.03),亲密度与抑郁之间的直接作用无统计学意义(β=-0.43,P=0.21)。社会支持在亲密度与抑郁之间呈完全中介作用。结论今后对感染者心理状况的干预中,应鼓励感染者加强与其配偶/固定性伴的沟通,增进亲密度,有利于提高感染者的社会支持,从而降低其抑郁水平。
- 曾澄波刘聪乔佳颖陈婷婷许志梦张晗希范雄智蔡卫平李凌华郭艳
- 关键词:亲密度社会支持抑郁结构方程模型
- 基于贝叶斯模型平均法的HIV感染者选择性告知的影响因素研究
- 目前国内外研究多关注HIV感染者配偶/固定性伴的告知现状,而对其他家人(如父母、兄弟姐妹等)告知的相关研究不足.区别于西方推崇的独立文化,中国集体主义的传统文化决定了家人对个体的重要性.对于HIV感染者而言,除配偶外的其...
- 陈婷婷郭子韩朱亚静孙义朋曾澄波张晗希郭艳
- 关键词:艾滋病贝叶斯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