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磊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电性能
  • 2篇陶瓷
  • 2篇介电
  • 2篇介电性
  • 2篇介电性能
  • 2篇BA
  • 1篇电沉积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沉积
  • 1篇电极
  • 1篇镀层
  • 1篇枝晶
  • 1篇陶瓷结构
  • 1篇陶瓷介电
  • 1篇铁电
  • 1篇铁电性
  • 1篇铁电性能
  • 1篇退火
  • 1篇退火工艺
  • 1篇退火温度

机构

  • 4篇长安大学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作者

  • 4篇许磊
  • 2篇李东林
  • 2篇赵鹏
  • 2篇樊小勇
  • 2篇苟蕾
  • 2篇李卓
  • 2篇王卓
  • 1篇樊慧庆
  • 1篇薛晓辉

传媒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化学学报
  • 1篇热加工工艺
  • 1篇材料导报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退火温度对Ba_(0.7)Sr_(0.3)TiO_3陶瓷介电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通过传统固相法制备了Ba_(0.7)Sr_(0.3)TiO_3陶瓷,并对其在1000、1100、1200℃进行退火处理2 h,研究了在不同退火温度下,Ba_(0.7)Sr_(0.3)TiO_3陶瓷的相结构、微观形貌和介电特性。结果表明,随退火温度的升高,陶瓷的结晶度、晶格参数和晶粒尺寸均增加,而致密度和介电特性先增加后减小,其中1100℃退火2 h的致密度和介电特性最优,而1200℃退火2 h的陶瓷微观组织出现了晶粒的异常长大现象,导致其致密度和介电性能下降。
李卓赵鹏许磊王卓
关键词:退火工艺相结构介电性能
三维多孔Sn-Zn合金电极助力Zn的均匀沉积/剥离被引量:1
2022年
通过在化学镀构建的三维多孔铜上电沉积锡-锌(Sn-Zn)合金,构筑了孔径为5μm左右的三维多孔Sn-Zn合金电极(3D Sn-Zn),对其形貌、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定.结果表明,该电极拥有高稳定性和适宜孔径的三维多孔结构,可降低局部电流密度,提供均匀的电场分布,缓解了由于锌的不均匀生长而造成的粗大枝晶;合金镀层中的Sn元素不仅可以增大析氢过电位,增强电极的防腐蚀性能,还可降低锌的形核势垒,为锌的沉积提供丰富的形核位点,促进锌在电极表面的均匀沉积,减少枝晶的形成.采用3D Sn-Zn电极组装的对称电池,在0.5 mA/cm^(2)下可稳定循环超过1200 h,电压滞后仅为21.3 mV;而采用锌片(2D Zn)组装的对称电池电压滞后达到了99.2 mV,且在循环300 h后开始出现剧烈的电压波动.使用3D Sn-Zn电极组装的全电池在1.8 A/g电流密度下可稳定循环2000次.
樊小勇朱永强毋妍张帅许磊苟蕾李东林
关键词:电化学沉积锡-锌合金
三维多孔铜和锌镀层协同构筑无枝晶锂金属电极被引量:5
2022年
金属锂具有高理论比容量和低氧化还原电位,被认为是高能量密度二次电池最理想的负极材料之一,但其在循环过程中的枝晶生长和体积变化易造成电池失效和安全隐患.以孔径为 5 μm 左右的自制三维多孔铜为基底,在其表面电沉积锌层(3D Cu@Zn),作为金属锂沉积的集流体,构筑无枝晶锂金属电极.三维多孔铜的孔结构稳定,孔径大小适宜,可有效降低局部电流密度和缓解体积变化.锌镀层可降低锂金属的形核过电位,诱导锂的均匀沉积,有效抑制锂枝晶生长.以 3D Cu@Zn 为集流体,锂沉积面积容量为 4 m Ah·cm^(-2),电极表面仍无枝晶出现,经过锂剥离后表面仍然光滑;而铜箔上沉积的锂显示明显的枝晶和不均匀性,3D Cu 上沉积的锂显示局部不均匀性和一定量枝晶.在电流密度为 0.5 和 1m A·cm^(-2),面积容量为 1 m Ah·cm^(-2)条件下,Li||3D Cu@Zn 半电池获得了稳定的库伦效率;在 2 m A·cm^(-2)的高电流密度和 1 m Ah·cm^(-2)的面积容量条件下,Li||3D Cu@Zn@Li 对称电池可稳定循环 700 h 以上;以 3D Cu@Zn@Li 为负极,Li Fe PO_(4)为正极的全电池,在 1 C 倍率下,经过 150 次循环后仍保持 88 m Ah·g^(-1)的容量,均明显优于 Cu 片和 3D Cu 作为集流体的锂金属电极.
樊小勇张帅朱永强敬茂森王凯鑫张露露李巨龙许磊苟蕾李东林
关键词:电沉积
不同烧结工艺Ba_(1-x)Sr_xTiO_3陶瓷结构与电学性能研究
2016年
通过传统固相法制备了不同锶含量的钛酸锶钡陶瓷,研究不同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条件下钛酸锶钡陶瓷的物相、微观形貌、介电和铁电特性。结果表明,随烧结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陶瓷的结晶度先增加后减少,其中1280℃烧结4h的陶瓷结晶度最好,而且随着Sr含量的增加其晶粒粒度减小,Pr下降,P-E回线变窄且倾斜,同时介电常数下降,且表现出一定的频率、温度弥散特征。
李卓赵鹏薛晓辉李宗廷王卓许磊樊慧庆
关键词:钛酸锶钡介电性能铁电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