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光军

作品数:2 被引量:13H指数:1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农学院主要粮食作物产业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小麦
  • 1篇多菌灵
  • 1篇锈病
  • 1篇条锈病
  • 1篇咪鲜胺
  • 1篇小麦赤霉病
  • 1篇小麦赤霉病菌
  • 1篇小麦赤霉菌
  • 1篇小麦条锈病
  • 1篇霉病
  • 1篇敏感性
  • 1篇抗病
  • 1篇抗病基因
  • 1篇抗条锈
  • 1篇抗条锈病
  • 1篇抗条锈病基因
  • 1篇抗药
  • 1篇抗药性
  • 1篇基因
  • 1篇分子标记

机构

  • 2篇长江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湖北省农业科...

作者

  • 2篇马东方
  • 2篇李光军
  • 2篇黄石
  • 2篇黄文娣
  • 1篇方正武
  • 1篇刘易科
  • 1篇张长青
  • 1篇张鹏

传媒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三属麦1号抗条锈病基因的SSR分子标记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对抗条锈病新种质三属麦1号进行抗条锈病鉴定和遗传分析,明确三属麦1号含有的抗病基因数目,并挖掘其抗条锈病基因。【方法】利用CYR29、CYR30、CYR31、CYR32、CYR33 5个条锈菌优势小种对三属麦1号与铭贤169(感病品种)及二者作为亲本杂交的F1、F2代和BC1代进行了抗锈性遗传分析,并对其抗条锈基因进行微卫星标记。【结果】三属麦1号对供试的5个条锈菌优势小种均表现免疫,并且对条锈菌小种CYR31的抗性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暂命名为YrS1。采用分子标记定位技术,筛选到位于小麦3D染色体短臂上的5个SSR标记(Xwmc674、Xcfd79、Xcfd34、Xgwm2、Xbarc68)与YrS1连锁,最近的标记为Xwmc674和Xcfd79,其与YrS1的遗传距离分别是8.7和4.1cM。【结论】三属麦1号具有优良的抗条锈性,而且具有5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的抗条锈病基因YrS1位于小麦3D染色体短臂上。
黄石刘易科张鹏黄文娣李光军武慧雯裴春萍马东方方正武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抗病基因分子标记
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和咪鲜胺的敏感性被引量:12
2016年
为了解湖北省小麦主产区的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和咪鲜胺的抗药性,对2014年分离获得的350株禾谷镰刀菌进行多菌灵和咪鲜胺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湖北省小麦赤霉病菌未出现对多菌灵和咪鲜胺的抗性菌株,多菌灵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仍具有一定使用价值。咪鲜胺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多菌灵,以咪鲜胺与多菌灵按1∶7比例复配后的防治效果最优。
马东方黄石黄文娣李光军张长青
关键词:小麦赤霉菌多菌灵咪鲜胺敏感性抗药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