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栋

作品数:17 被引量:92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矿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9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11篇页岩
  • 9篇页岩气
  • 8篇太原组
  • 7篇山西组
  • 4篇勘探
  • 3篇区块
  • 2篇地层
  • 2篇地震
  • 2篇地质
  • 2篇影响因素
  • 2篇主控因素
  • 2篇勘探前景
  • 2篇孔隙
  • 2篇层序
  • 2篇层序地层
  • 1篇地层特征
  • 1篇地热勘查
  • 1篇地震数据
  • 1篇地质评价
  • 1篇地质意义

机构

  • 17篇河南省地质调...
  • 3篇河南省地质矿...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国地质工程...

作者

  • 17篇张栋
  • 11篇李中明
  • 5篇袁青松
  • 5篇邱庆伦
  • 5篇刘家橙
  • 4篇张馨元
  • 4篇刘家橘
  • 3篇刘冲
  • 3篇王晓燕
  • 2篇瓮纪昌
  • 2篇张古彬
  • 2篇张驰
  • 1篇司马献章
  • 1篇张金川
  • 1篇乔天荣
  • 1篇张超
  • 1篇王东升
  • 1篇阮壮
  • 1篇于炳松
  • 1篇刘艳杰

传媒

  • 5篇地质找矿论丛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学前缘
  • 1篇钻井液与完井...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地理空间信息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 1篇油气藏评价与...
  • 1篇非常规油气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牟区块太原组-山西组页岩气勘探井位优选被引量:2
2019年
页岩气井位优选在于选准最佳的勘探层段、缩小目标范围,部署最有利页岩气区域,减少钻探风险,减低勘查成本,加速成果突破的目的。本文在中牟区块现有油气地质资料、钻井样品测试地化成果、三维地震勘探成果的基础上,综合研究后确定太原组山西组泥页岩在2806 m—2979 m段为页岩气勘探井位最有利层位;依据沉积、构造、TOC、有机质成熟度、含气量、脆性、裂缝、可压性等成果数据要素,通过软件优选多要素叠加成图,圈定各项特征相对好的区域作为页岩气勘探目标区,圈定区块内四个页岩气勘探范围。已在优选范围部署一口探井现已排采试气,得了较好的页岩气显示。
刘家橙刘家橘刘家橘张栋代磊王晓燕
关键词:页岩气勘探井位优选
强封堵钻井液体系在河南页岩气钻井中的研究和应用被引量:7
2019年
河南中牟和温县页岩气区块在直井钻井过程中频繁出现坍塌掉块、井径扩大等井下复杂,通过对储层地质特征以及老井钻井液体系测试分析,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为钻井液封堵性不足。因此基于抑制水化、加强封堵两方面开展钻井液研究,优选封堵剂HSM、HGW和抑制剂HAS,形成一套强封堵、强抑制钻井液体系,并对体系性能进行了测试。室内测试结果表明,该钻井液体系性能优良,100℃老化72 h仍具备较好的流变性;对泥页岩钻屑热滚回收率高达98.5%,10 h线性膨胀率仅为2.34%;封堵性能好,6 h API和HTHP滤失量分别为7.8 mL和9 mL;还具备较强的抗污染能力。现场应用后基本未发生坍塌掉块、井壁失稳现象,井径扩大率从21%降至6%,说明该钻井液体系能够满足该区块的钻井工程需要。
袁青松冯辉张栋张栋代磊李中明
关键词:页岩气井壁稳定钻井液
南华北地区及其北部邻区上石炭统-中二叠统高分辨率层序地层被引量:7
2020年
南华北地区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广泛发育,是未来页岩气勘探的重要目标;然而,其研究程度低,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地层对比关系不清。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的相关理论,以区内12口井的钻测井资料和两口井的岩心资料为依据,开展了南华北地区及北部邻区上石炭统—中二叠统层序地层划分。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太原组、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属于一个不完整的超长期旋回,内部可划分为5个长期旋回和14个中期旋回。中期基准面旋回结构样式可分为3类:(1)以上升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类型,多发育在近岸三角洲背景下;(2)以下降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类型,多发育在深水的潮间-潮下/潟湖环境;(3)上升半旋回与下降半旋回近于相等的近完全-完全相等的对称类型,在三角洲和潮坪相浅水区域均有发育。从南北向与东西向层序地层年代格架剖面分析可以发现,研究区内不存在大型的或者区域性的沉积间断与不整合面,但研究区因后期构造作用,南部与北部产生“翘板式”转换抬升,局部出现剥蚀间断,形成与上、下地层假整合接触。
李杨阮壮李中明于炳松宋南南董果果张栋
关键词: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基准面旋回
一种用于岩石压裂模拟的加载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岩石压裂模拟的加载装置,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还包括侧向加压件;前侧的所述侧向加压件包括承载框、加压板和控制件,所述承载框为两个横板位于同侧的一端均经立板连接构成的方形框架,加压板前面左右两侧的凹槽分别卡...
李中明张栋张金川代磊李鹏飞邱庆伦李丛张馨元
南华北二叠系太原组泥页岩孔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以南华北盆地河南中牟页岩气勘查区二叠系太原组泥页岩为研究对象,联合运用氩离子剖光-扫描电镜技术、低温氮吸/脱附实验以及压汞-吸附联合法对研究区泥页岩孔隙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并分析孔隙发育特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泥页岩微观孔隙结构复杂,孔隙类型多样,以有机质收缩缝、黏土矿物粒间孔和微裂缝最为发育,对页岩气的渗流和赋存具有重要意义;泥页岩孔隙孔径分布形态多样,发育单峰型、双峰型、三峰型和多峰型,孔隙大小分布不均匀,但以中孔为主;孔隙形状多为两端开口的平行板状孔和狭缝形孔,也存在一定量墨水瓶状孔、锥形结构的平行板孔、两端开口的锥形管孔以及圆锥形孔隙和一端封闭的不透气性孔。通过分析研究区泥页岩孔隙特征影响因素,认为孔隙特征主要控制因素是有机质和黏土矿物,同时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袁青松张栋张栋李中明张驰
关键词:孔隙特征影响因素泥页岩太原组二叠系
河南省太原组–山西组页岩气成藏主控因素与勘探方向被引量:2
2018年
河南省海陆过渡相太原组和山西组组页岩气层系地质特征分析表明,太原组和山西组富有机质页岩厚度均为80 m左右,有机质类型均为Ⅲ型,有机碳平均含量分别为2.20%和1.90%,有效孔隙度分别为2.1%和2.3%,现场解析平均含气量分别为1.95 m3/t和1.40 m3/t,有机质成熟度Ro值3.0%~4.5%;黏土矿物以伊利石和伊蒙混层为主。在页岩气层系地化指标、埋深、沉积相及盖层相似的情况下,寻找厚度相对较大、构造相对稳定、保存条件较好的地区,是下一步进行页岩气、致密砂岩气勘探选区的关键;通许隆起东部永城及柘城一带构造相对稳定,是页岩气勘探有利区。
邱庆伦李中明李中明张栋董果果张栋
关键词:成藏主控因素
中国页岩剖面区域分布及其页岩气地质意义被引量:9
2022年
我国页岩分布在平面上广泛、时间上连续、空间上复杂,笔者对华北、华南、塔里木板块页岩分布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讨论。中、上元古界页岩以海相为主兼有陆相,发育滨浅海至浅海陆棚相、海相和陆相冰碛页岩,页岩剖面以见于不同古板块的边缘为特点。下古生界页岩以海相为主,发育广海陆棚相至浅海陆棚相页岩,页岩主要分布在华南板块和塔里木板块内部。上古生界页岩以海陆过渡相为主,兼有不同程度的海相和陆相,具有最广泛的发育和分布。中、新生界页岩类型多样但以陆相为主,中生界页岩沿近南北向的滇、川、陕和近东西向的新—陕—黑一线为主,新生界页岩主要发育在华北板块的东、西两侧。板块边缘、褶皱带及复杂构造活动区对页岩剖面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古海槽对页岩沉积、沉积环境对页岩成分、成分对页岩剖面的抗风化能力等均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不同时代和地区的页岩剖面发育受多种因素影响,各具不同的地质特点。页岩剖面可分为锰质、硅质、灰云质、粉砂质、炭质、煤质及混合型7种,炭质型可出现在各种剖面中。其中的锰质型页岩主要见于华南板块中二叠统及更老地层中,硅质型页岩主要见于广海陆棚相,煤质型页岩发育时代较晚且主要见于海陆过渡相和陆相,粉砂质和灰云质型分布广泛。页岩类型各具有不同的时代性和地域性分布特点,对我国页岩层系进行系统梳理,有助于页岩气新区新层系研究。
张金川陶佳李中明李中明王东升王东升李谦超张栋牛嘉亮赵星旭郎岳
豫西地区山西组—太原组页岩孔隙结构及其影响因素——以ZXY1井为例被引量:3
2018年
页岩孔隙结构是储层评价的关键,对页岩气的勘探、开发以及页岩储层改造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ZXY1井太原组—山西组页岩为例,利用低温氮吸—脱附实验、X衍射、扫描电镜等实验手段研究页岩孔隙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太原组—山西组页岩孔隙复杂,发育有机孔、微裂缝和多种无机孔;孔隙孔径主要为2~50nm,以介孔为主,其次为微孔;孔容和比表面几乎全部由微孔和介孔提供。有机质、黏土矿物及其组合对孔隙结构影响分析表明,孔容与TOC含量、孔容与黏土矿物含量、比表面积与TOC含量、比表面积与黏土矿物含量均具有较为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TOC含量和黏土矿物含量数值乘积与孔容、比表面积表现为非常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TOC含量和黏土矿物含量双参数回归孔容与比表面积,相关系数高,误差较小。综合分析认为,有机质和黏土矿物对孔隙结构的影响并非简单正线性相关关系,而是复杂的正向关系。
刘冲李中明李中明张驰张栋
关键词:页岩孔隙结构黏土矿物影响因素
豫西地区海陆过渡相含气页岩层系优选方法及有利区预测被引量:23
2016年
页岩气产自富有机质的泥页岩地层,豫西地区海陆过渡相地层中泥页岩累计厚度大且含气量较高,具有较好的页岩气成藏潜力,但由于其泥页岩单层厚度小、层数多、横向相变大,空白区缺少含气量数据的情况下,页岩气含气层选择难度大。文中以豫西上古生界为研究对象,将泥页岩的各项参数与含气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确定含气量的主控因素为有机质丰度、黄铁矿含量、渗透率、补偿密度和光电吸收截面指数,再应用回归分析得到含气量的拟合方程,经过验证确定其拟合效果较好,应用该方法对豫西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地层进行了含气性分析,得到大量含气量数据。文中提出了综合因子分析法,以含气量为一类因素,辅以有机质成熟度、孔隙度、脆性系数、厚度、埋深和面积等二类因素,经过计算得出储层有利系数以优选含气层,得出区域有利系数以预测有利区。利用豫西地区上古生界的实测和拟合含气量等数据,运用综合因子分析法,通过计算有利系数预测了朱仙镇、巩义和渑池页岩气有利区。
李中明张栋张古彬司马献章刘艳杰王宏汪超瓮纪昌张超司庆红
关键词:页岩气上古生界
河南牟页1井山西组——太原组页岩含气性控制因素被引量:3
2019年
目前页岩含气性控制因素是页岩气勘探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基于中牟区块及周边研究资料,在太原组—山西组海陆过渡相的泥炭沼泽亚相和潟湖亚相沉积岩是页岩气发育最有利相带,对岩芯进行含气量测试研究。结果表明:1)山西组泥页岩平均含气量为1.82m^3/t,累计厚度20~25m;太原组泥页岩平均含气量为2.64m^3/t,累计厚度26~30m。2)太原组泥岩的有机碳含量要高于山西组;随着埋藏深度的加大,有机碳含量具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且非均质性较强。3)地层垂向岩性变化、厚度、有机质含量、有机质生烃能力影响页岩含气性。4)现场解吸气量、有机质丰度、厚度、埋深、裂缝、孔隙结构是牟页1井山西组—太原组页岩含气性控制因素。
刘家橙刘家橘刘家橘王晓燕
关键词:太原组山西组页岩气主控因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