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江伟 作品数:24 被引量:139 H指数:8 供职机构: 阿勒泰地区气象局 更多>> 发文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新疆北部暖季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3 2021年 基于2013—2019年暖季新疆北部518个自动站逐时降水资料,运用常规统计、归一化及其偏离程度、降水集中度(PCD)和集中期(PCP)等方法,研究该区短时强降水(Flash Heavy Rain,FHR)时空分布和统计特征。结果表明:(1)近7 a新疆北部FHR发生频次年变化大,2016年最多,2014年最少,前者是后者的3.9倍。(2)FHR集中发生在6—7月,6月下旬为峰值,且日变化呈明显的单峰型,峰值主要在17:00—19:00。(3)FHR发生频次集中在山脉的迎风坡和喇叭口地形附近。(4)FHR PCD呈现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逐渐集中,阿勒泰地区最集中;PCP自伊犁河谷至天山北坡,从克拉玛依向西、向北逐渐推迟,阿勒泰地区最晚。(5)PCD伊犁河谷、天山北坡年变化呈增大的趋势,其它区域呈减小的趋势。PCP阿勒泰地区、博州、天山北坡年变化呈增大趋势,其它区域呈减小的趋势。 李博渊 赵江伟 李新豫 王勇关键词:新疆北部 短时强降水 统计特征 ECMWF细网格模式探空在阿勒泰地区短时强降水预报中的统计检验 被引量:7 2020年 采用2013—2018年5—9月ECMWF细网格资料和阿勒泰地区36次短时强降水资料,用Micaps平台的模式探空模块计算T-log P图及其对流参数,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了误差检验。结果表明:模式探空T-log P图48 h预报时效内一致性较高(>72%),尤其是24 h预报时效内(>92%);72 h预报时效内总指数和干暖盖指数及垂直风切变、60 h预报时效内沙氏指数、48 h预报时效内风暴相对螺旋度和36 h预报时效内850与500 hPa温度差、对流温度、最大抬升指数、抬升指数以及24 h预报时效内K指数、700与850 hPa假相当位温差、大风指数等对流参数的3种误差均较小(<3.5),相关系数较高(>0.60),特别是沙氏指数、K指数、700与850 hPa假相当位温差、垂直风切变和风暴相对螺旋度的3种误差<1.5。T-log P图的一致性随时效的延长而减小,对流参数的误差随预报时效的延长变化不一致,在强对流潜势预报业务中注意订正运用。 李博渊 李博渊 赵江伟阿勒泰地区夏季高温特征及预报指标分析 2023年 利用2014—2018年阿勒泰地区7个县(市)的夏季高温天气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35℃、≥37℃和≥40℃高温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2014—2018年夏季高温日数最多为2015年,最少为2018年,福海县高温日最多,青河县高温日最少,7月高温日出现频率最大,≥37℃高温日主要集中在7—8月,≥40℃高温日全部集中于7月。通过分析ECWMF数值模式未来36~48 h的500 hPa位势高度、850 hPa温度、2 m温度以及海平面气压的预报结果,细化总结出6—8月≥35℃、≥37℃和≥40℃高温精细化预报指标。 王丹 赵江伟 杨温萍关键词:高温天气 新疆阿勒泰地区短时强降水流型及环境参数特征 被引量:30 2018年 利用新疆阿勒泰地区(简称阿勒泰地区)自动气象站逐时降水、常规及EC细等资料分析研究了2010-2016年5-9月45个短时强降水过程的环境流型、温度对数压力(T-logP)图形态和关键物理参数,并与中国中东部对比。结果表明,该地区短时强降水天气主要由中亚槽前型、中亚低涡型、西西伯利亚低槽(涡)型造成,前2种型6月发生最多,后者7月最多,并给出各天气型的高低空流型配置。大多数过程T-logP图温湿廓线呈上干冷下暖湿的"漏斗"状,对流层中低层或低层水汽较好,对流有效位能CAPE呈"瘦弱"的梭形,抬升凝结高度较低。总结出该地区短时强降水发生前主要天气型的关键环境参数平均值和阈值;该地区大多数环境参数阈值小于中国中东部地区,说明该地区比中国中东部地区更有利于触发短时强降水的发生。 庄晓翠 赵江伟 李健丽 李博渊 谢秀琴关键词:短时强降水 伊犁河谷暴雪过程水汽特征 被引量:3 2023年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伊犁河谷2000—2020年10月—次年4月发生的23次暴雪过程大尺度环流背景,运用HYSPLIT模式(拉格朗日)方法模拟追踪水汽后向轨迹,定量确定了不同源地水汽输送路径及其贡献。结果表明,伊犁河谷暴雪区位于高空西南急流轴右侧、槽前西南强锋区、低空西南急流出口区前部辐合区、水汽通量散度辐合及地面冷锋附近的重叠区域。HYSPLIT模式分析表明,暴雪过程水汽主要来自地中海和黑海附近、西南亚、中亚、大西洋及其沿岸;水汽自源地出发经关键区,分别从西南(偏西)、西北(偏北)路径输入暴雪区;各路径、各源地对暴雪的贡献不同层存在较大的差异,来自中亚、西南亚的水汽主要输送至700 hPa以下,地中海和黑海附近、大西洋及其沿岸、加拿大等地的水汽主要输送至700 hPa及以上;源自加拿大的水汽是湿地蒸发的结果,且与北美洲北部冬半年为极涡频发区有关。基于上述特征,建立了伊犁河谷暴雪过程水汽输送的三维结构模型。 庄晓翠 赵江伟 李博渊 周鸿奎 李建刚关键词:伊犁河谷 暴雪过程 水汽特征 阿克达拉大气本底站臭氧浓度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8 2019年 利用阿勒泰平原地区阿克达拉大气本底站2010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的臭氧质量浓度数据与PM_(10)等相关气象资料相结合,对臭氧质量浓度的日、周、月、季节、年变化特征以及影响臭氧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分析表明:臭氧每小时平均质量浓度日变化规律呈显著单峰型,夜晚的变化较小,白天变化较大,01:00前后达到最小值,16:00左右达到峰值;臭氧每日平均质量浓度变化不具有较为明显的"周末效应"现象,峰值出现在星期六,日平均质量浓度为63.2μg·m^(-3),最低值出现在星期一,日平均质量浓度为60.0μg·m^(-3),日平均质量浓度最高值和最低值仅相差3.2μg·m^(-3);臭氧月平均质量浓度最高出现在2014年5月,为85.1μg·m^(-3),最低月平均质量浓度出现在2015年11月,为32.2μg·m^(-3);春、夏季臭氧质量浓度较高,秋季和冬季明显低于春季和夏季;2010—2016年臭氧浓度趋势线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2012—2014年臭氧浓度连续月变化有明显的单峰型年度变化规律;臭氧浓度与PM_(10)质量浓度变化具有明显的逆向变化趋势,同时存在时间变化上的延迟性,并且臭氧的浓度变化早于PM_(10)质量浓度的变化。 王定定 赵江伟 邓凌峰 李佳林 单柯君关键词:地面臭氧 PM10 气象因子 南疆西部暴雨过程水汽来源及输送特征 被引量:5 2022年 利用HYSPLIT模式和GDAS资料,对南疆西部1981-2020年暖季(4-9月)16例暴雨(平原、山区)后向水汽轨迹追踪、主要通道及不同源地的水汽贡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汽主要源自西南亚、中亚、地中海和黑海及其附近、大西洋及其沿岸;平原区850 hPa还有源自南疆和北疆的水汽。500 hPa水汽主要从偏西通道输入暴雨区;源自西南亚和中亚的水汽对暴雨的贡献较大,损失也较大。对流层低层水汽主要从偏西和偏东2个通道输入暴雨区;700 hPa各通道及各水汽源地对暴雨的贡献,不同区域存在差异;平原区暴雨850 hPa偏东通道对暴雨的贡献最大,各源地水汽沿途损失较小,北疆源地对暴雨的贡献最大。平原区源自西南亚、中亚、南疆和北疆的水汽主要输送至700 hPa及以下,源自地中海和黑海附近、大西洋及其沿岸的水汽主要输送至700 hPa以上的高度;500 hPa上,平原区暴雨从>2 000 m的高度输送的水汽占主导地位,山区则相反。在南疆西部暴雨中存在南疆和北疆的水汽源,在特定条件下,有北美洲、北非的水汽源,与以往的研究成果不同。 庄晓翠 赵江伟 李博渊 张云惠关键词:暴雨过程 1954~2017a阿勒泰市春季各级别寒潮过程强度评估 2020年 利用阿勒泰基准气候站日最低气温资料,资料长度从1954年到2017年的春季,以日最低气温及其降温幅度为指标,计算寒潮过程单要素强度评估指标包括:寒潮降温幅度,最大24 h降温幅度,最大48 h降温幅度,最大72 h降温幅度,过程最低气温,过程最低气温距平;以寒潮综合强度指数IY评估各次寒潮天气过程,结果表明:1) 以寒潮天气过程降温幅度标准化指数IA为指标,强度从大到小排列前十位的过程一般寒潮和强寒潮过程各月分布比较均匀,特强寒潮过程全部现在3月。2) 以寒潮天气过程最大24 h、48 h和72 h降温幅度标准化指数I24 h、I48 h和I72 h为指标,强度从大到小排列前十位的寒潮过程中一般寒潮过程出现在3月的分别有2次、1次和4次,出现在4月的均为3次,出现在5月的分别有5次、6次和3次;强寒潮过程出现在3月的分别有6次、6次和5次,出现在4月的分别有2次、2次和3.5次,出现在5月的分别有2次、2次和1.5次;特强寒潮过程全部出现在3月。3) 以寒潮天气过程最低气温标准化指数ITD为指标,强度从大到小排列前十位的各级别寒潮过程全部出现在3月。以寒潮天气过程最低气温距平标准化指数IJP为指标,强度从大到小排列前十位的寒潮过程中一般寒潮过程中4次出现在4月,6次出现在5月;强寒潮和特强寒潮过程均有9次出现在3月,1次出现在4月。4) 以各级别寒潮过程强度综合评估指标IY为指标,强度从大到小排列前十位的一般寒潮过程3月只出现了1次,4次出现在4月,5次出现在5月;排列前十位的强寒潮过程中8次出现在3月,2次出现在4月;排列前十位的特强寒潮过程中9次出现在3月,1次出现在4月。5) 春季一般寒潮和强寒潮过程强度均为强度呈减弱的趋势,但不显著;而特强寒潮过程为强度减弱且显著。 博尔楠 赵江伟 陈丽娟 哈那提汗关键词:寒潮过程 近64 a阿勒泰市春季不同等级寒潮过程气候特征 被引量:3 2020年 根据1954—2017年阿勒泰市春季寒潮过程数据,分析阿勒泰市春季一般、强和特强3个等级的寒潮过程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1954—2017年阿勒泰市春季一般、强和特强寒潮过程频数分别为110、76和40次,特强寒潮过程占16.5%。(2)阿勒泰市春季一般、强和特强寒潮过程平均持续时间分别为2.0、2.3和2.3 d,均以持续1~3 d的过程为主、持续2 d的最多。(3)64 a来,阿勒泰市春季各级寒潮过程频数均呈线性减少趋势,变化不显著。3月和5月各级寒潮过程频数均减少,但4月特强寒潮过程频数显著增多。春季特强寒潮在20世纪60年代和21世纪前10 a最多。(4)阿勒泰市春季一般、强和特强寒潮过程降温幅度平均值分别为-10.8、-13.0、-17.3℃,特强寒潮过程降温幅度在3月最强。(5)阿勒泰市春季一般、强和特强寒潮过程24 h最大降温幅度平均值分别为-7.8、-9.0、-12.0℃,48 h最大降温幅度平均值分别为-10.7、-12.4、-16.7℃,72 h最大降温幅度平均值分别为-12.3、-13.9、-19.1℃。特强寒潮过程最大24、48和72 h降温幅度均在3月上旬最强,三类降温幅度旬平均值分别为-13.0、-17.8、-20.3℃。(6)阿勒泰市春季一般、强和特强寒潮过程最低气温平均值分别为-7.8、-12.8、-20.3℃,过程中最低气温距平平均值分别为-5.7、-7.9、-10.5℃;3个等级的寒潮过程最低气温距平为负值占该级寒潮过程频数的百分率分别为80.0%、97.4%和97.5%。 博尔楠 赵江伟 红都孜 王红 特列克关键词:寒潮过程 气候特征 春季 基于HYSPLIT模式分析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暴雨水汽特征 被引量:14 2022年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1—2020年5—9月(暖季)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简称沙漠南缘)发生的5次暴雨天气大尺度环流背景和水汽特征,再运用HYSPLIT模式(拉格朗日)方法模拟计算了该区域暴雨天气的水汽轨迹、主要路径及不同源地的水汽贡献。结果表明:暴雨天气的水汽源地主要来自西南亚、中亚、北疆;水汽自源地出发经巴基斯坦北部、印度西北部、阿富汗东北部(简称IPA关键区)和南疆关键区,分别从西南和偏北路径进入暴雨区,途经南疆关键区的水汽来源对暴雨的贡献较大。沙漠南缘暴雨过程中,大气中层(500 hPa)的水汽主要源自西南亚,但沿途损失很大,而低层(700 hPa)的主要水汽贡献来自北疆,且沿途损失较小。来自北疆和南疆盆地的水汽主要从近地层输送至700 hPa;来自西南亚、大西洋及其沿岸等地的水汽主要输送至700 hPa以上。基于上述特征,建立了沙漠南缘暴雨过程水汽来源及路径的三维结构模型,并对各层水汽贡献和来源做了更细致的描述。 庄晓翠 李博渊 赵江伟 张云惠 张林梅关键词:暴雨过程 水汽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