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睿
- 作品数:7 被引量:23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 发文基金: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一种结合核磁共振测量低渗透储层相对渗透率的仪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合核磁共振技术的低渗透储层渗透率测量仪器。所述仪器包括硬件和软件,所述硬件包括无磁岩样夹持器、承压容器、气体干燥装置、电子天平和气体流量测量装置;所述软件包括通信采集模块、数据整理模块、数据显示模块、数...
- 姚艳斌孙晓晓刘军周睿郭威刘永
- 一种结合核磁共振测量低渗透储层相对渗透率的仪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合核磁共振技术的低渗透储层渗透率测量仪器。所述仪器包括硬件和软件,所述硬件包括无磁岩样夹持器、承压容器、气体干燥装置、电子天平和气体流量测量装置;所述软件包括通信采集模块、数据整理模块、数据显示模块、数...
- 姚艳斌孙晓晓刘军周睿郭威刘永
- 赣南中生代海罗岭稀有金属矿床成因--基于云母微量元素的研究
- 2025年
- 位于赣南石城县的海罗岭矿床是一个形成于中生代的花岗伟晶岩型Nb-Ta多金属矿床,以往研究大多关注该矿床的地质特征而未阐明其成因机制。文章通过电子探针(EPMA)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测试技术,对矿床中细粒钠长石化花岗岩、云英岩化花岗岩、云英岩和伟晶岩中的各类型云母进行分析,发现细粒钠长石化花岗岩中的云母主要是锂云母和铁锂云母,云英岩化花岗岩和云英岩中的云母主要是黑鳞云母,伟晶岩中的云母主要是铁锂云母和黑鳞云母,它们并未按照花岗岩→云英岩化花岗岩→云英岩→伟晶岩序列中云母的锂含量逐步升高的顺序演化。而且,与云英岩化花岗岩和云英岩相比,细粒钠长石化花岗岩中云母的Rb、Li、F含量更高,但K/Rb值却更低,可能为同源岩浆经历了更高分异程度的产物。伟晶岩中出现的似筛状结构表明其经历了早期慢速成核和晚期快速冷却的转变过程。通过与新疆可可托海稀有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和伟晶岩矿物学特征进行对比,推测两者具有相似的成因,均经历了以熔体为主的结晶分异、流体出溶和熔体-流体共存阶段。在熔体-流体共存体系脱离岩浆房上侵的过程中,某些矿物经历缓慢结晶而发生快速冷却、固结,形成了这种远离岩浆房且各种岩性混杂堆积的花岗伟晶岩型矿床。
- 许箭琪郭春丽闫金禹张斌武赵迁迁周睿
- 关键词:稀有金属矿床可可托海
- 中国花岗岩型锂矿床:重要特征、成矿条件及形成机制被引量:15
- 2024年
-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可控核聚变技术的不断革新,锂产业已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新兴朝阳产业,全球锂资源争夺态势愈发激烈。中国是全球拥有花岗岩型锂矿床数量最多的国家,目前该类型锂矿占全国锂总供应量的1/4,进一步加强对该类型锂矿的研究和勘查对提升我国锂资源的自给能力至关重要。通过对全国40个主要花岗岩型锂矿床的时空分布、岩石序列、矿物演变、地球化学和锂独立矿物等特征的梳理,发现该类矿床主要形成于中生代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尤以华南腹地的南岭地区最为密集;近1/3的成矿岩体隐伏于地下,出露的岩体面积普遍较小,为0.07~5.7km^(2);花岗岩体垂直方向从下至上逐渐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演变为锂云母钠长石花岗岩,其上通常发育云英岩和伟晶岩;锂及其他稀有元素(铷铯铍铌钽钨锡)一般在强钠长石花岗岩和云英岩中高度富集;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含锂云母钠长花岗岩→云英岩,岩浆分异程度逐步增加且逐渐从熔体过渡到熔体-流体共存体系,全岩SiO_(2)含量、Nb/Ta和Zr/Hf比值、A/CNK和δEu值发生规律性变化;多数情况下岩体伴生煌斑岩脉、辉长岩脉、辉绿岩脉、花岗斑岩脉、细晶岩脉、霏细岩脉等各类脉体。总结规律提出:(1)伟晶岩壳是较早进入岩浆房内的岩浆与上覆围岩接触而冷却固结的产物,其构成岩浆房与外界的隔绝屏障,使Li、F、P、H_(2)O等易挥发组分无法逃逸;(2)较晚进入岩浆房的岩浆经历了长时间晶粥体与残留熔体的分凝过程,锂等稀有金属元素愈来愈富集于残余熔体中,最终形成富锂花岗岩和云英岩;(3)各类岩脉是岩浆房底部有持续热补给从而使残留含矿熔体能够逐步抽离上升的证据:基性岩脉来源于下伏高温地幔岩浆,不含矿中酸性斑岩脉是岩浆房底部堆晶体重熔的产物,含矿酸性斑岩�
- 郭春丽张斌武郑义许箭琪赵迁迁闫金禹周睿符伟黄可
- 关键词:岩浆房
- 太原西山煤田煤储层含气性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被引量:7
- 2017年
- 为了实现寻找西山煤田煤层气开发有利区,把西山煤田西北部的马兰矿、屯兰矿和东曲矿作为研究区,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西山煤田煤储层含气性分布规律及其地质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平面上,研究区可划分为向斜控制区和断层控制区2个不同的局部构造分区,研究区中部煤层含气量较高;纵向上,研究区8号煤层的含气量最高,其次为9号煤层、2号煤层。研究区除西南部含气量受风氧化作用控制外,其余地区含气性的控制因素按重要性排序依次为:局部构造、煤层埋深、顶板厚度和煤的岩石学特征。研究区中部的地层平缓区,局部断层多发育为封堵性断层且煤层埋藏较深,导致该区具备良好的煤层气保存条件,导致煤层含气量较高,有利于煤层气开发。
- 周睿姚艳斌刘大锰蔡益栋王颖晋
- 关键词:灰色关联度分析
- 山西古交矿区煤储层含气量及产能控制因素分析
- 古交矿区位于沁水盆地西北部,距离山西省太原市30多公里,其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开展较晚,主要的开发煤层为山西组2号煤和太原组8、9号煤。本文以古交矿区马兰矿、屯兰矿和东曲矿煤层气地质与开发资料为基础,建立了适用于研究区的煤...
- 周睿
- 关键词:煤层气古交矿区测井解释含气量产能
- 南岭东西段中生代基性岩浆差异及其对“东钨西锡”的制约
- 2025年
- 南岭地区中生代幔源基性岩浆的持续活动为地壳部分熔融和岩浆房的持久演化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热量,是成钨、成锡岩浆得以分异乃至成矿的一个重要因素。基性的岩体、岩脉、岩株在南岭地区广泛出露,岩浆活动自晚三叠世(215Ma)持续至晚白垩世(75Ma),岩性以玄武岩、辉绿岩及煌斑岩为主,以北东走向的郴州-临武断裂带为界可将其划分为东、西两段。南岭东段的基性岩约19处,主要分布在赣粤两省交界;南岭西段的基性岩分布在12处,集中于湘南地区,少量分布于桂北地区。随时代由老至新,东、西两段基性岩均呈现出全岩Nd和锆石Hf同位素从亏损到富集的演化趋势,但东段基性岩以钙碱性和拉斑系列为主,显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高场强元素的IAB型特征;而南岭西段为碱性系列为主,具有富集Nb、Ta等高场强元素的OIB型特征。差异性的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表明,东段基性岩源区主要受到俯冲板片脱水流体和洋壳上覆沉积物熔体交代,而西段基性岩源区的交代介质来自于古太平洋板片脱水后洋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南岭地区具有东段富钨、西段富锡的分布格局,这种空间规律性受多种因素制约,主要包括源区组分、壳-幔相互作用、分异程度、氧逸度和挥发分等。幔源岩浆对酸性岩浆的成岩、成矿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在促使壳源岩浆发生部分熔融和维持岩浆房持续发生分异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注入岩浆房内从而改变成钨、锡岩浆体系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南岭东、西段基性岩浆的差异性及其参与方式是造成东钨西锡空间分布格局的一个重要因素。
- 闫金禹马星华郭春丽周睿王宏晖许箭琪赵迁迁张斌武
- 关键词:中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