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彩霞

作品数:8 被引量:27H指数:2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小麦
  • 2篇冬小麦
  • 2篇养分
  • 2篇土壤
  • 2篇微生物
  • 1篇氮量
  • 1篇滴灌
  • 1篇养分积累
  • 1篇遥感
  • 1篇遥感估测
  • 1篇叶片
  • 1篇叶片衰老
  • 1篇伊犁河谷
  • 1篇有机肥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机碳组分
  • 1篇玉米
  • 1篇玉米生长
  • 1篇孕穗
  • 1篇孕穗期

机构

  • 8篇新疆农业科学...
  • 2篇新疆农业大学

作者

  • 8篇吕彩霞
  • 5篇陈署晃
  • 5篇耿庆龙
  • 5篇赖宁
  • 3篇邵华伟
  • 2篇杨金钰
  • 1篇孙九胜
  • 1篇许咏梅
  • 1篇王新勇
  • 1篇孟阿静
  • 1篇王金鑫
  • 1篇段婧婧
  • 1篇齐莹莹
  • 1篇王卫超
  • 1篇乔晓燕

传媒

  • 4篇新疆农业科学
  • 2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农村科技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1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不同水分条件下喷施锰肥对小麦叶片衰老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干旱是制约小麦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探究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锰对小麦叶片衰老的影响,采取室外盆栽试验的方法,设置3种土壤水分处理[正常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70%~75%(CK),中度缺水为田间持水量的50%~55%(MS),重度缺水为田间持水量的40%~45%(SS)]在孕穗-扬花期期间分别对小麦叶面喷施质量浓度为0%、0.2%、0.5%、1.0%、2.0%的MnSO4溶液,检测小麦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拟合结果表明:两次喷施后小麦叶片MDA含量最低值在CK处理下对应的锰浓度分别为3.19和4.04 g/L,在MS和SS处理下仍为较低浓度值且小麦叶片MDA含量明显降低;POD活性最大时在MS处理下对应的锰浓度分别为5.13和4.30 g/L,在CK和SS处理下对应的锰浓度差异较大;两次喷施后SOD活性最大时在各处理下对应的锰浓度均在10 g/L以上且SOD活性均有所提升。喷施锰肥降低了小麦叶片MDA含量并提高了SOD和POD活性,能够对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小麦叶片衰老起到一定延缓作用,但最适浓度却不相同。
李永福吕彩霞李娜信会男赖宁耿庆龙陈署晃
关键词:水分条件小麦叶片衰老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农田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2024年
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农田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微生物量碳的含量特征对指导伊犁河谷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样品采集、室内分析与地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伊犁河谷旱地、水浇地、水田、果园、撂荒地5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SOC)、颗粒有机碳(POC)、可溶性有机碳(DOC)、轻组有机碳(LFOC)、易氧化有机碳(EOC)和微生物量碳(MBC)的含量特征,比较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伊犁河谷农田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微生物量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TN、AN、AP和AK含量均表现为:水田>水浇地>旱地>果园>撂荒地;水田土壤养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SOC含量具有明显的差异特征,主要体现为:水田(25.62 g·kg^(-1))>旱地(13.80 g·kg^(-1))>水浇地(12.19 g·kg^(-1))>果园(11.58 g·kg^(-1))>撂荒地(8.81 g·kg^(-1)),且均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土壤SOC、DOC、POC、LFOC、MBC含量均呈现出:水田>旱地>水浇地>果园>撂荒地的特征,其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而EOC含量则表现为:水田>水浇地>旱地>果园>撂荒地的特征,其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水田土壤SOC、DOC、POC、LFOC、MBC、EOC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4种利用方式。5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SOC与POC、LFOC、DOC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622,0.36,0.489(P<0.01),说明土壤SOC含量是影响土壤POC、LFOC和DOC含量的重要因素。
李娜信会男赖宁李永福吕彩霞耿庆龙段婧婧陈署晃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农田土壤有机碳组分微生物量碳伊犁河谷
基于无人机高光谱影像的冬小麦叶片氮浓度遥感估测被引量:2
2024年
叶片氮浓度(LNC)是反应作物光合作用、营养状况和长势的重要指标,为精准高效地估测不同生育期冬小麦叶片氮浓度,以新冬22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搭载Pika L高光谱相机获取4个关键生育期冬小麦冠层反射率数据。基于波段优化算法和相关性分析筛选LNC敏感光谱指数,结合逐步回归、多元线性回归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建立关键生育期冬小麦叶片氮浓度估测模型,并与单变量估测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基于波段优化算法筛选的组合光谱指数与LNC的相关性优于传统植被指数,且达到极显著性相关;在单变量LNC估测模型中,组合光谱指数构建的模型精度优于传统植被指数,其中,扬花期差值光谱指数(DSI(R940、R968))建立的估测模型最好,R2为0.789;多变量估测模型精度均优于单变量估测模型,其中,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构建的LNC估算模型最好,孕穗期和扬花期拟合效果较优,模型决定系数均为0.923,均方根误差为0.082、0.084。本研究结果可以作为冬小麦LNC估测和长势监测的科学依据。
孙法福赖宁耿庆龙李永福吕彩霞信会男李娜陈署晃
关键词:冬小麦无人机偏最小二乘回归
不同量黄腐酸配施微生物菌肥对玉米生长、养分积累及苗期光合特征的影响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研究不同量黄腐酸配施微生物菌肥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用量,为黄腐酸微生物菌肥替代部分化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温室中进行盆栽试验,采取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共设6个施肥处理,测定玉米株高、茎粗、叶绿素值(SPAD)、干物质量、养分积累、苗期光合特征,分析不同用量黄腐酸微生物菌肥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黄腐酸施用量为150~225 kg/hm^(2)配施15 kg/hm^(2)微生物菌肥,玉米农艺性状表现最优,当黄腐酸施用量为225 kg/hm^(2),植株干物质量和氮磷钾积累量达最大值,干物质量较CK增加28.81 g/株,增幅138.9%,地上部分氮磷钾积累量分别较CK增加138.9%、276.2%和117.8%。FA150处理和FA225处理苗期Pn、Tr、Gs值均高于其他处理。【结论】黄腐酸+微生物菌肥(150 kg/hm^(2)+15 kg/hm^(2))和黄腐酸+微生物菌肥(225 kg/hm^(2)+15 kg/hm^(2))处理可以有效促进玉米生长,养分积累,增强苗期光合作用,最佳施用量为黄腐酸150~225 kg/hm^(2)配施15 kg/hm^(2)微生物菌肥。
孟阿静齐莹莹吕彩霞邵华伟王新勇
关键词:玉米黄腐酸养分积累光合特征
饲用大麦芽室内生产技术规程
2017年
新疆作为我国的畜牧业大省,饲草需求量较大,但其饲草供应不足,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饲用大麦芽室内生产技术,为农牧民解决饲草短缺问题提供参考。
乔小燕吕彩霞张纪源邵华伟孙九胜杨金钰王金鑫
关键词:饲用大麦芽
基于遥感数据构建冬小麦孕穗期变量施氮模型
2024年
【目的】研究根据冬小麦关键生育期生长需求解析氮丰缺识别和精准定量施氮模型,实现量化施氮,为冬小麦智慧施肥种植的关键技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ASD HH2高光谱仪获取不同施氮量的冬小麦冠层反射率,记录叶绿素浓度和产量等信息。通过冬小麦冠层反射率提取14种植被指数,选择最优表征植株氮状况的植被指数,分析施氮量、植被指数和冬小麦的产量之间的关系,构建基于植被指数变量施氮模型。【结果】叶绿素浓度可以准确反映冬小麦的生长状况和施氮效果,不同的施氮量下冬小麦的冠层反射率数据差异显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相关性好,相关系数达到0.705,较好反映了冬小麦冠层氮素效应的情况;构建了基于NDVI的冬小麦孕穗期变量施氮模型,即N_(r)=700.59×NDVI^(2)-1693.46×NDVI+955.92。【结论】利用ASD HH2获取高光谱数据构建冬小麦施氮模型与方法。
陈荣赖宁耿庆龙李永福信会男吕彩霞李娜陈署晃
关键词:遥感植被指数
化肥减施-有机肥替代措施提高新疆甜瓜产量和含糖量研究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研究甜瓜合理的化肥减施量和有机肥替代量,对甜瓜产量和品质的效应,为新疆甜瓜高产优质、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新疆鄯善鲁克沁甜瓜主产区,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以有机肥种类、有机肥施用量、化肥施用量为考察因素,有机肥种类为固体有机肥、液体滴灌有机肥和小麦秸秆;有机肥施用量分别设置为每种有机肥的低、中、高施用量;化肥施用量为常规施肥量、减施化肥15%和30%。化学氮肥为尿素,磷肥为磷酸一铵。测试甜瓜产量、波美度值(含糖量),研究化肥减施-有机肥替代对甜瓜产量和品质的效应。【结果】有机肥的种类是影响甜瓜产量和含糖量的主要因素,其次为有机肥的施用量,而化肥施用量影响最小。甜瓜减施30%化肥仍能获得最高产量和含糖量。【结论】新疆鄯善地区甜瓜施肥策略可采用减施化肥-有机肥替代技术,最佳组合为有机肥可采用小麦秸秆或有机肥,施用量为450 kg/667 m2,化肥用量较常规施肥可减少30%。
徐强王卫超许咏梅邵华伟杨金钰乔晓燕吕彩霞
关键词:含糖量
不同施氮量对滴灌小麦性状及根区土壤养分的影响
2025年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滴灌小麦生长特性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探索适宜小麦养分积累、生长发育的施氮量,为科学合理施用化肥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滴灌春小麦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对照0 kg/hm^(2)(N_(0))、105 kg/hm^(2)(N_(1))、210 kg/hm^(2)、(N_(2))、315 kg/hm^(2)(N_(3))和420 kg/hm^(2)(N_(4))5个施氮量水平,分析各处理对春小麦生长性状(SPAD值、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和不同层次土壤养分(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积累的影响差异。【结果】春小麦在拔节期、孕穗期、扬花期和灌浆期的SPAD值随施氮量的上升而上升,施氮量为315 kg/hm^(2)较利于SPDA值的积累。0~1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减后增的趋势;10~4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减后增再减的趋势;40~6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0~60 cm土壤全氮、速效氮含量每层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0~60 cm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每层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趋势。产量与株高、穗长、总小穗数、结实小穗数、主穗粒数和单株粒重均显著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732*、0.665*、0.765**、0.737*、0.773**和0.592*)。不同处理的产量排序为N_(3)>N_(4)>N_(2)>N_(1)>N_(0),施氮量为315 kg/hm^(2)时最有利于提高春小麦产量。【结论】施氮量为315 kg/hm^(2)时,更适宜新疆南疆春小麦的生长。
李娜吕彩霞信会男李永福赖宁耿庆龙陈署晃
关键词:施氮量土壤养分春小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