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刚

作品数:7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胃癌
  • 2篇手术
  • 2篇胃癌根治
  • 2篇胃癌根治术
  • 1篇血糖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炎
  • 1篇应激状态
  • 1篇预后
  • 1篇杂交
  • 1篇杂交技术
  • 1篇早期胃癌
  • 1篇早期胃癌患者
  • 1篇增殖
  • 1篇食管
  • 1篇食管下段
  • 1篇手术方式
  • 1篇手术治疗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机构

  • 7篇宁夏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刘刚
  • 5篇王磊
  • 4篇柴大海
  • 3篇赵伟
  • 3篇李军
  • 2篇马文
  • 1篇周海宁
  • 1篇李亦工
  • 1篇何涛
  • 1篇刘东涛

传媒

  • 5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2
  • 2篇2018
  • 3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重症急性胰腺炎个体化治疗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个体化治疗方法。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6年3月我科收治的75例SAP患者分别采用个体化治疗(个体化治疗组,45例)和传统方法治疗(传统治疗组,30例),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结果住院期间共有14名患者死亡,个体化治疗组4例(8.89%),传统治疗组10例(33.33%),个体化治疗组病死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均低于传统治疗组(P均<0.05)。结论个体化治疗可降低SAP患者病死率。
王磊柴大海李军刘刚马文钱海泉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重症个体化治疗
双通路空肠间置术在近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研究双通路空肠间置术在近端胃癌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对术前明确诊断为胃底、贲门的近端胃癌60例患者分为双通路吻合组(34例)和传统吻合组(26例),行近端胃癌D2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重大并发症(吻合口瘘、腹腔出血)、术后6个月患者生活质量(烧心反流症状严重程度评分)及食管下段p H值。结果双通路吻合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8.8%)与传统吻合组(11.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通路吻合组生活质量评分(1.91±1.06)低于传统吻合组(4.08±0.94)(P<0.01);双通路吻合组食管下段p H值(6.57±0.52)高于传统吻合组(5.70±0.72)(P<0.01)。结论相对于传统手术,双通路空肠间置术的手术并发症并未增加,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食管下段p H值得到明显改善。
王磊柴大海李军刘刚
关键词:近端胃癌根治术食管下段
不同Roux袢长度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行胃空肠Roux-en-y吻合后,Roux袢不同长度对术后血糖的影响。方法对术前明确诊断为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分为2组:A组(胆胰袢固定为20cm,Roux袢固定为80cm)34例,B组(胆胰袢固定为20cm,Roux袢固定为40cm)26例,行根治性这端胃切除+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PG)水平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 A组与B组在术前测定HbAlc、FPG及2h P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HbAlc、FPG、2hPG水平术后均低于术前(P均<0.01);术后6个月A组患者HbAlc、FPG、2hPG水平均低于B组(P均<0.01)。结论 Roux袢固定为80cm组术后血糖控制优于Roux袢固定为40cm组。
柴大海刘刚王磊马文钱海权
关键词:胃癌2型糖尿病
LncRNA PXN-AS1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的影响
2025年
目的 探讨LncRNA PXN-AS1(简称PXN-AS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的影响,并阐述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 收集43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qRT-PCR法检测胃癌组织中PXN-AS1和miR-125a-5p表达水平,并分析PXN-AS1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Pearson法分析胃癌组织PXN-AS1和miR-125a-5p的相关性。将PXN-AS1 siRNA质粒(si-PXN-AS1)及阴性对照质粒(si-NC)与miR-125a-5p inhibitor(inhibitor)及阴性对照miRNA抑制剂(inhibitor NC)分别或同时共转染至HGC-27细胞中,分为si-NC组、si-PXN-AS1组、si-PXN-AS1+inhibitor NC组、si-PXN-AS1+inhibitor组,另设立空白对照组(blank组)。采用q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XN-AS1和miR-125a-5p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水平;EdU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PXN-AS1海绵吸附miR-125a-5p并调控其表达水平。应用生物信息学筛选miR-125a-5p下游靶基因,并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胃癌组织中PXN-AS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miR-125a-5p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PXN-AS1和miR-125a-5p呈负相关(r=-0.452,P=0.002)。此外,PXN-AS1高表达的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阳性和低分化比例明显增高(均P<0.05)。与blank组和si-NC组比较,si-PXN-AS1组HGC-27细胞中PXN-AS1表达水平、细胞增殖能力、细胞迁移和侵袭数量明显降低(均P<0.05),而细胞凋亡水平明显升高(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结果显示,在HGC-27细胞中PXN-AS1特异性吸附miR-125a-5p。敲低miR-125a-5p可逆转沉默PXN-AS1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对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生信分析结果显示,miR-125a-5p的下游靶基因可以参与多种生物过程,包括DNA损伤、T细胞凋亡和分化、RNA代谢合成过程及信号转导
刘刚刘东涛赵伟何涛张媛
关键词:胃癌增殖
成人先天性巨结肠并急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手术效果
2018年
目的分析成人先天性巨结肠并急肠梗阻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成人先天性巨结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均行急诊手术,均切除病变狭窄肠管及扩张肠管,其中6例患者肠管黏膜水肿较轻,行一期吻合;4例肠管水肿严重,其中3例预防做回肠造瘘,1例行结肠造瘘,均于术后3~6个月行二期吻合,均康复出院。所有患者随访2~5年,无死亡及复发病例。结论成人先天性巨结肠并发急性肠梗阻的症状较重,合理的手术方式选择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赵伟刘刚周海宁
关键词:成人先天性巨结肠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
杂交技术治疗巨大腹壁切口疝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分析巨大腹壁切口疝行杂交技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的治疗情况,其中,2010-2012年收治的1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开放式切口疝修补术处理;2013-2015年收治的18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实施杂交技术疗法,评定疾病预后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2),实验组术后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46);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9)。结论临床针对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实施杂交技术疝修补术疗效突出,可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病人疼痛度。
李军王磊柴大海刘刚李亦工
关键词:杂交技术巨大腹壁切口疝
不同手术方式对早期胃癌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及预后生存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早期胃癌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及预后生存的影响。方法 以2016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5例接受开腹胃癌根治术,观察组65例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预后生存情况。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皮质醇(COR)、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3(C3)、补体4(C4)含量。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胃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外周血CRP、WBC、IL-6、CO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L-10、C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810)。结论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术后恢复快、对机体应激状态与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可在临床推广。
赵伟刘轲刘刚钱海权王磊
关键词:胃癌根治术应激状态免疫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