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磊

作品数:5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天文地球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化学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4篇水煤浆
  • 4篇煤浆
  • 3篇稳定性
  • 2篇长焰煤
  • 1篇隐伏
  • 1篇水煤浆技术
  • 1篇探地
  • 1篇探地雷达
  • 1篇钻杆
  • 1篇粒度
  • 1篇粒度分布
  • 1篇流变性
  • 1篇磨矿
  • 1篇工作面
  • 1篇哈拉
  • 1篇防爆
  • 1篇干法
  • 1篇采煤
  • 1篇采煤工作
  • 1篇采煤工作面

机构

  • 5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南大学
  • 1篇大同煤矿集团...
  • 1篇能源集团

作者

  • 5篇王磊
  • 4篇涂亚楠
  • 2篇徐志强
  • 1篇宋劲
  • 1篇蒋煜
  • 1篇郑剑平
  • 1篇王磊

传媒

  • 3篇煤炭工程
  • 1篇洁净煤技术
  • 1篇煤炭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探地雷达探测采煤工作面隐伏钻杆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为了提前探测定位采煤工作面中的隐伏钻杆,探讨了利用防爆探地雷达技术进行采煤工作面隐伏钻杆超前探测的技术方法,结合雷达探测理论,计算出钻杆与煤层分界面的雷达波反射系数介于0.25~0.35,论证了雷达探测一般隐伏钻杆的可行性。通过煤层中雷达探测钻杆正演模型分析,获得了钻杆的雷达波波形响应特征。阳泉矿区煤层中隐伏钻杆的探测实践,确定了隐伏钻杆所在位置,探测结果得到了回采验证,经过统计探测钻杆准确率为81.2%,取得了很好的地质效果。研究表明,采用防爆探地雷达能较好的对采煤工作面中隐伏钻杆进行超前探测,解决了采煤工作面中隐伏钻杆的超前预测定位难题。
宋劲王磊
关键词:采煤工作面
等堆积效率条件下水层厚度对浆体特性变化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在已有的堆积效率评估模型基础上,引入颗粒膨胀率这一参数,提出了颗粒外围水层厚度,并进行理论计算。利用该方法,通过控制一种长焰煤的粒度分布,得到等堆积效率但水层厚度不等的四种样品,进行了水煤浆制备试验,并考察了其制浆浓度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在堆积效率评估指标为84. 61±0. 05%条件下,可制浆浓度随水层厚度的增大而呈现线性增加的趋势,但其值均分布在59. 95±0. 3%内,表明利用堆积评估指标指导制浆过程仍然有效;背散射光谱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由于水层厚度的增大,水煤浆体系中形成的煤、水、分散剂的三维空间结构中所包含的自由水就越多,导致析水率增大,而体系内颗粒的迁移范围增加使得体系整体的聚沉现象加重,稳定性下降。
徐志强郑剑平郑剑平王磊涂亚楠
关键词:水煤浆稳定性
干法磨矿对长焰煤粒度分布与堆积效率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水煤浆颗粒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细度,而且需要合理的粒度分布。磨矿方式对其具有重要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球磨、棒磨和行星式球磨三种方法对一种长焰煤进行了干法磨矿试验,通过Rosin-Rammler方程对物料的粒度分布特性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堆积效率随磨矿方式和磨矿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球磨和行星磨比棒磨的磨矿效率高,产品粒度更细,但粒度分布窄,堆积效率低;棒磨产品粒度分布相对均匀,并可有效防止颗粒过磨,堆积效率更高;当Rosin-Rammler方程的均匀性指数n值范围在0. 75~1. 3时,与堆积效率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可以作为堆积效率的快速预估方法。
涂亚楠王磊梅杰文徐志强
关键词:长焰煤磨矿粒度分布水煤浆
哈拉沟煤制备水煤浆的成浆性与稳定性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低阶煤是优质的动力和化工用煤,将其制备成水煤浆是低阶煤洁净利用的重要方向,但内水含量高、含氧官能团丰富和孔隙发达的特点严重影响了水煤浆的浓度。为提高低阶煤可制浆浓度,实现低阶煤资源的高效洁净利用,采用粒度级配技术对哈拉沟长焰煤进行制浆试验,利用Turbiscan Lab稳定性分析仪分析了静置和离心力场下浆体稳定性。结果表明,分散剂用量为1.2%时,所得的水煤浆表观黏度最低,由于分散剂颗粒表面吸附使得颗粒亲水,形成的水化膜起到了"润滑"降黏的效果,在分散剂不足时,颗粒表面不能形成稳定性的水化膜结构,而分散剂用量超过最佳药剂量时发生了多层吸附,降低了体系自由水的含量,造成表观黏度的提高。水煤浆定黏浓度随着堆积率的提高呈现线性提高的特性,这是由于水煤浆浓度增大时,浆体中起分散介质作用的自由水比例逐渐降低,煤样的固体颗粒之间相互接触碰撞几率增加,颗粒的运动阻力增加,进而使得浆体的表观黏度增大。在堆积效率评价指标达到87.63%和药剂量为1.2%时,可制得定黏浓度为61.00%的水煤浆。分析浆体稳定性时,发现静置20 d条件下浆体稳定性I;值仍未超过0.2;离心作用可以加快其失稳过程,且随着离心力的增大,体系失稳速度和最终的I;值均更高;水煤浆的离心失稳过程呈现"快速上升—趋缓—再快速上升—稳定"的趋势,"趋缓"过程是前期体系压缩逐步挤压体系,使软沉淀逐步向硬沉淀转变的过程,而后"再快速上升"过程是硬沉淀的生成过程,由"趋缓"到"再快速上升"的离心作用时间约为10 min。
田毅涂亚楠王磊
关键词:长焰煤水煤浆成浆性稳定性
水煤浆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被引量:15
2020年
总结了煤颗粒的物理化学特性(孔结构、表面特征、粒度分布、密度等)以及水质(组分、添加剂种类及用量等)对浆体特性(浓度、流变性、粘度特性、稳定性等)影响的研究进展;从煤炭清洁加工利用与现代煤化工发展需求角度,分析了水煤浆技术发展的趋势,指出了废水制浆过程中的先进技术与装备是重点研究方向,探讨了水煤浆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技术瓶颈,分析了水煤浆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路线。
蒋煜王磊涂亚楠
关键词:水煤浆流变性稳定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