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秀波

作品数:91 被引量:1,263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World Wildlife Fund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6篇环境科学与工...
  • 32篇生物学
  • 11篇经济管理
  • 9篇农业科学
  • 4篇天文地球
  • 4篇水利工程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6篇鄱阳湖
  • 24篇湿地
  • 21篇生态系统
  • 15篇生态
  • 8篇土地利用
  • 8篇流域
  • 7篇植物
  • 7篇土壤
  • 6篇生态系统服务
  • 6篇生态系统管理
  • 6篇栖息
  • 6篇栖息地
  • 6篇鄱阳湖湿地
  • 5篇水鸟
  • 5篇退田还湖
  • 4篇洞庭湖
  • 4篇遥感
  • 4篇适宜性
  • 4篇水位
  • 4篇土地利用变化

机构

  • 89篇中国科学院
  • 3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5篇中国科学院研...
  • 7篇国家海洋环境...
  • 7篇江西师范大学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北京林业大学
  • 4篇江西省山江湖...
  • 3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南昌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山西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 2篇中国气象局
  • 2篇国家海洋局
  • 2篇世界自然基金...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作者

  • 89篇于秀波
  • 15篇刘宇
  • 9篇姜鲁光
  • 8篇潘明麒
  • 6篇于贵瑞
  • 6篇封志明
  • 5篇周杨明
  • 5篇夏少霞
  • 4篇张琛
  • 4篇王春晓
  • 4篇王毅
  • 4篇李晓炜
  • 3篇王玉玉
  • 3篇齐述华
  • 3篇赵玮
  • 3篇鄢帮有
  • 3篇刘影
  • 3篇肖协文
  • 2篇王亚华
  • 2篇何洪林

传媒

  • 17篇生态学报
  • 9篇长江流域资源...
  • 8篇资源科学
  • 8篇湖泊科学
  • 4篇生态学杂志
  • 3篇环境保护
  • 3篇地理科学进展
  • 3篇地球科学进展
  • 3篇湿地科学与管...
  • 2篇中国科学院院...
  • 2篇Journa...
  • 2篇中国科学数据...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草地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生物学通报

年份

  • 3篇2025
  • 3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8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 8篇2012
  • 7篇2011
  • 8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管理面临的威胁及应对策略初探被引量:8
2011年
生态系统管理可以实现自然资源的多目标管理。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优越,区域内社会经济发达,但面临保护与发展的双重压力。其中,开展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系统管理面临众多威胁,包括自然灾害频发、资源利用不当、工农业污染突出、自然保护能力不足以及季节性缺水等新老问题交织在一起,共同导致了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功能降低,包括生物多样性降低、调蓄能力减弱、洪渍涝灾害加剧、地下水位升高、垸老田低等现象日益突出,而且这种人类不合理活动的后效放大驱动将长期存在,危及到了湖区水产养殖的自然增殖以及自然资源基础的安全性,成为湖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为此,建议在遵循生态系统方法的前提下,洞庭湖地区应该加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实践,加快湿地保护的立法与执法进程,通过编制洞庭湖区中长期发展总体规划,促进各种利益相关方参与和共管洞庭湖湿地退田还湖等生态恢复工程的巩固、湿地资源合理利用、湿地产业的开发以及湖区湿地生态与环境建设,最终实现湖区生态美好、民生改善的"人地和谐"。
潘明麒于秀波
关键词: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管理
长江中游地区退田还湖、生态建设与堤垸经济发展
2月2日是国际湿地日,在此我们发表这篇报告,是为了配合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和长江流域的防洪减灾,在长江中游地区实施退田还湖、加强生态建设,恢复湿地和江湖生态功能,调整堤垸经济发展方向,促进该地区的城乡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
王毅于秀波摆万奇
关键词:国土整治长江流域围湖造田洞庭湖平原洪涝灾害
文献传递
Community-based Wise-Use and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Wetland: Case Study from Polder Xipanshanzhou, Dongting Lake, China被引量:1
2011年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extreme flood events in the late 1990s and the past decade has brought about an ongoing debate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wetland resources, wetland ecosystem services, and human development and livelihoods of communities in the Dongting Lake area. This paper is prepared for analysing the best practices in wise-use and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wetland and their socioeconomic benefits in Polder Xipanshanzhou in Dongting Lake. The quantitative (monetary values) and qualitative socioeconomic data of 1683 samples from questionnaire surveys during 2000 to 2008 were used for this study, of which 1173 were obtained in Polder Xipanshanzhou. Five conclusions are drawn from the study: (i) the community-based alternative activities and wise-use in Polder Xipanshanzhou after "Returning Farmland to Lake" (RFL) resulted in more income, increased well-being, reduced vulnerability to food shortage, poverty and flooding, and more sustainable use of the natural resource base; (ii) women, elder farmers, and low-income groups benefited much more from these activities; (iii) livelihood continued to improve as compared with that when the project started in 2000, and project participating households earned more income and owned more properties than non-project households. Even after the external funding stopped in 2001, its positive accumulated effects have still been significantly contributing to the improvement of livelihoods of this community; (iv) social structures within Polder Xipanshanzhou have been evolving in a positive way, community-based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have emerged and developed well, and the capacities of community-based participatory co-management, self-governing and self- development, as well as local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issues have been improving, which attract more local people to be interested in such wise-use activities; and (v) the success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mobilization of local communities, favorable national policies, Public-P
潘明麒于秀波张琛
关键词:COMMUNITY-BASED
中国西部生态系统综合评估
刘纪远岳天祥鞠洪波王桥李秀彬赵士洞欧阳华邓祥征欧阳志云夏军董锁成庄大方吕昌河李增元王奉瑜于秀波曹敏吴世新周万村王一谋
为了给我国顺利实施西部开发战略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在生态区划和梳理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曲面理论、并行算法、多重网格法和区域分界算法建立了高精度曲面建模方法,运用格点生成理论建立了人口空间分布模拟模型,借助多重分形理论建...
关键词:
关键词:生态系统综合评估
鄱阳湖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沿地下水位梯度分异特征被引量:19
2018年
为了揭示地下水位梯度对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在鄱阳湖典型碟形湖泊白沙湖洲滩湿地设置了200m×300m大样地,沿地下水位梯度划分4个样带(从湖岸到湖心依次为GT-A,GT-B,GT-C,GT-D),采集了不同梯度带的土壤样品,利用磷脂脂肪酸法分析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地下水位抬升,土壤pH和沙粒含量升高,而有机碳、容重、粘粒和粉粒含量降低。与地下水位最低的梯度(GT-A)相比,地下水位在地表上下波动(GT-D)时,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其分配比例分别增加了2.82、4.30、5.77和7.15倍;土壤微生物总量、细菌生物量、放线菌生物量、革兰氏阳性细菌及革兰氏阴性细菌生物量分别增长了106.8%、117.2%、74.9%,107.9%和207.2%。洲滩地下水位梯度的升高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环境压力,进而降低了其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与土壤pH、含水量、沙粒含量以及碳氮比呈显著相关关系,而土壤微生物商则主要受pH和土壤质地的影响。以上结果表明地下水位梯度所引起的土壤微环境变化对微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周转和群落结构均产生了深刻影响。
张广帅于秀波张全军李雅刘宇段后浪
关键词:鄱阳湖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磷脂脂肪酸
水污染联防助推淮河流域综合管理被引量:2
2013年
我国各大流域都面临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的问题,其中,淮河流域的水污染形势严峻,严重制约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淮河流域水资源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旱涝灾害频繁。同时,流域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迫切需要进行流域综合治理。
于秀波姜鲁光谭炳卿袁文洁
关键词:流域综合管理水污染防治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助推联防
鄱阳湖植食越冬候鸟粪便对洲滩湿地薹草枯落物分解过程及碳、氮、磷释放的影响被引量:13
2019年
于2017年1月-2017年6月采用分解袋技术和鸟粪添加试验研究了鄱阳湖湿地植食性越冬水鸟粪便和典型洲滩湿地植物薹草枯落物分解过程中碳、氮、磷释放动态的差异性以及植食性越冬水鸟粪便的加入对鄱阳湖湿地薹草分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分解时间内薹草枯落物、薹草+鸟粪中薹草枯落物和鸟粪3种样品的干物质损失率和分解速率的差异性都十分显著,其数值都表现为薹草+鸟粪中薹草样品>薹草枯落物样品>鸟粪样品.鸟粪的加入显著加速了薹草分解进程,使其平均分解速率提升了约21.23%. Olson负指数模型模拟预测显示,薹草+鸟粪中薹草、薹草枯落物和鸟粪样品分解完成50%所需的时间依次为259、314和355天,分解完成95%所需的时间大约依次约为3.1、3.7和4.2年. 3种样品碳、氮、磷都表现为净释放模式,其相对回归指数之间差异性也显著.碳相对归还指数都表现为薹草+鸟粪中薹草>薹草枯落物>鸟粪,氮相对归还指数和磷相对归还指数值都表现为鸟粪>薹草+鸟粪中薹草>薹草枯落物.本研究推测鸟粪添加给分解环境带来额外的营养物质,使分解者微生物的数量、种类、活性增加以及鸟粪刺激产生了一系列降解酶,如木质素酶、纤维素酶、蔗糖酶等,胞外酶数量和活性增加,是鸟粪促进薹草分解的关键因素,而样品中初始养分含量以及分解过程碳、氮、磷化学计量比的变化是造成其分解速率和养分释放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
张全军张广帅万松贤刘宇夏少霞李雅许策于秀波
关键词:鄱阳湖越冬水鸟
近年来生态学研究热点透视——基于“中国生态大讲堂”100期主题演讲的总结被引量:2
2014年
"中国生态大讲堂"(China Ecological Forum,CEF)是一个中国生态学领域的综合学术论坛;它以"传播新知识,交流新思想,展示新成果"为宗旨,举办系列学术讲座、春冬季专题研讨会、高级研讨班以及焦点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自2005年创办以来,"中国生态大讲堂"已经组织了100期主题演讲和12次大型学术研讨会、6次专题研讨会、2次高级研讨班,成为广大科研人员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迄今,已有300人次的知名科学家、中青年学者在大讲堂作了学术讲演,其中150人次是来自国外研究机构的知名学者。从近年来演讲的主题来看,"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适应性"、"生态系统评估和管理"和"生态系统服务"等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自2009年以来,根据"中国生态大讲堂"研讨会整理出版的《中国生态大讲堂系列丛书》已经出版了5本,涵盖了当前生态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及其关键科学问题,反映了当代生态学研究的科学前沿。本文通过对"中国生态大讲堂"讲座和研讨会主题的梳理,探讨了近年来生态学研究前沿领域和热点问题,希望能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者提供参考。
于贵瑞于秀波
关键词:生态学
基于生态系统的适应(EBA)——概念、工具和案例被引量:9
2014年
生物多样性公约将基于生态系统的适应(Ecosystem-BasedAdaptation)(简称EBA)定义为:在总体适应战略中,利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帮助人类适应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随着气候变化对当今社会可持续性的影响不断增加,EBA正在成为国际社会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支柱之一。介绍国际上EBA概念的历史由来、相关定义与特点进行,阐述了EBA的应用原则和相关分析工具,简要分析总结了国际上实施EBA项目取得的经验教训。
李晓炜付超刘健刘宇封志明于秀波
关键词:气候变化生态系统脆弱性生态系统管理
鄱阳湖和洞庭湖地区草地资源及季节性畜牧业模式研究被引量:10
2001年
对鄱阳湖和洞庭湖地区草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利用特点和开发潜力等进行了分析 ,对以开发草地资源、发展草地畜牧业作为该地区退田还湖后替代产业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并在此基础上推荐了几种利用湖洲草地进行季节性草地畜牧业生产的模式方案 ,进而提出了发展替代性草地畜牧业的政策性建议。
樊江文于秀波陈立波
关键词:草地资源草地畜牧业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