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海燕

作品数:26 被引量:150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麻醉
  • 7篇肿瘤
  • 6篇手术
  • 4篇术后
  • 4篇腺癌
  • 3篇镇痛
  • 3篇乳腺
  • 3篇乳腺癌
  • 3篇细胞
  • 3篇细胞肺癌
  • 3篇小细胞
  • 3篇小细胞肺癌
  • 3篇非小细胞
  • 3篇非小细胞肺癌
  • 3篇肺癌
  • 3篇芬太尼
  • 2篇丁丙诺啡
  • 2篇血氧
  • 2篇盐酸
  • 2篇异丙酚

机构

  • 26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耶鲁大学
  • 1篇北京市第二医...

作者

  • 26篇王海燕
  • 17篇孙莉
  • 9篇邹亮
  • 6篇原皓
  • 5篇徐磊
  • 4篇刘晓艳
  • 2篇王子平
  • 2篇孙燕
  • 2篇石远凯
  • 2篇郝学志
  • 2篇胡兴胜
  • 2篇刘鹏
  • 2篇张昕
  • 2篇林琳
  • 2篇邢镨元
  • 2篇周生余
  • 2篇郑春京
  • 2篇叶铁虎
  • 2篇张湘茹
  • 2篇杨晟

传媒

  • 5篇中国医刊
  • 3篇医学研究杂志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医学
  • 2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国外医学(肿...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中国药物依赖...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乳腺病杂...
  • 1篇中国抗癌协会...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08
  • 1篇2005
  • 3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4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培美曲塞治疗复治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被引量:9
2008年
背景与目的培美曲塞在肺癌治疗中应用较少,本研究旨在观察培美曲塞单药治疗复治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对23例复治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培美曲塞单药化疗,所有病例均有可测量和评价病灶。培美曲塞500mg/m2,静脉滴注,第1天,每21天重复一次,至少治疗2周期。结果共完成化疗67周期,中位数3周期,有效率8.69%,稳定率47.8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2.7个月,中位生存期8.0个月,1年生存率26.08%(6/23)。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白细胞降低率78.26%,均为Ⅰ-Ⅱ度;血小板降低率8.69%,均为Ⅰ度。结论培美曲塞单药治疗复治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肯定,毒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好。
王海燕屈涛屈凤莲
关键词:肺肿瘤培美曲塞化疗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机械性刺激作用脑区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100ng/ml氯胺酮对机械性刺激作用脑区的影响。方法以13名健康男性志愿者为研究对象,靶控输注氯胺酮0、100ng/ml,测定受试者在300g弗莱探针(vFFs)机械性刺激的视觉模拟法评分,预试验后1周行功能核磁共振(fMRI)研究。扫描序列为:结构像+功能扫描(20son+20soff)×6次的vFFs机械性刺激300gvFFs;靶控输注氯胺酮100ng/ml;重复vFFs机械性刺激300gvFFs。采用SPM2、Metlab7.01软件进行fMRI图像分析。结果与清醒比较,100ng/ml氯胺酮在疼痛刺激时抑制的脑区有小脑后叶以及胼胝体,激活双侧扣带回、对侧额中回、顶下小叶、枕叶、以及同侧小脑后叶。结论 100ng/ml氯胺酮作用于疼痛相关脑区,对相关脑区既有激活又有抑制作用,以激活为主。
邹亮王海燕原皓徐磊孙莉叶铁虎
关键词:氯胺酮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血氧水平依赖性镇痛
监护镇静在内镜下消化道肿瘤检查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8年
患者在接受内镜检查或治疗时,常会产生明显不适,因此采用适当的镇静措施,对于内镜检查非常必要。本研究是将监护镇静技术应用于胃肠镜的普查,在麻醉深度监测下指导用药剂量和浓度,采用3种不同的静脉注射方式,观察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王海燕邹亮孙莉王贵齐
关键词:麻醉深度监测用药剂量注射方式胃肠镜
奥施康定剂量滴定治疗中重度癌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9
2011年
目的 观察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奥施康定)通过剂量滴定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应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115例中重度癌痛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个体化用药,剂量滴定。依据疼痛程度初始剂量为10~20毫克/次,12h口服一次。根据患者疼痛缓解程度的不同逐渐增加剂量,直至疼痛缓解,连续服药并观察4周,记录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经剂量滴定后患者口服剂量范围10~180mg/12h,115例患者中疼痛完全缓解45例(39.1%),部分缓解63例(54.8%),轻微缓解7例(6.1%),总的疼痛缓解率为93.9%。主要不良反应为便秘,其次为恶心、呕吐、口干、瘙痒、厌食、头晕、嗜睡、一过性排尿困难等。结论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奥施康定)通过剂量个体化给药可以更有效地控制中重度癌痛,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轻,服用安全。
王海燕刘晓艳孙莉
关键词: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癌痛疗效
高龄低肺功能肺癌患者手术治疗的麻醉处理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总结高龄低肺功能肺癌患者的术前肺功能、手术和麻醉方式、术中和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呼吸机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了 112例 70岁以上低肺功能肺癌患者的麻醉处理经验 ,并重点观察了 19例重度呼吸功能障碍及全肺切除的病人术后经呼吸机辅助通气的预后。结果 全部病例安全渡过手术麻醉难关 ,无住院死亡。结论 由于手术和麻醉技术的提高 ,术后呼吸机的应用 ,对高龄低肺功能肺癌患者可相对扩大手术适应证 ,得到手术治疗的机会。
王海燕郑春京孙莉
关键词:高龄低肺功能麻醉手术治疗手术方式
硫酸吗啡控释片联合丁丙诺啡舌下含片用于中重度癌痛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硫酸吗啡控释片联合丁丙诺啡治疗中重度癌痛的临床疗效,探讨临床合理治疗晚期癌痛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止痛门诊的癌症晚期疼痛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3分,用单一吗啡控释片治疗后,VAS评分仍〉3分,止痛效果欠佳的15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75例:吗啡控释片组(M组),使用单一硫酸吗啡控释片;吗啡控释片联合丁丙诺啡组(MB组),采用硫酸吗啡控释片±丁丙诺啡。通过对两组止痛效果、副作用、生活质量及患者对镇痛治疗满意度的比较,探讨联合用药治疗晚期癌痛的优点和可行性。结果联合用药较单一用药镇痛效果显著,中重度VAS评分例数明显减少(M组/MB组:中度26/10,重度4/0)(P〈0.05);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的发生例数明显减少(M组/MB组:恶性呕吐12/2,嗜睡4/2,呼吸抑制9/4,排尿困难8/3,便秘8/4)(P〈0.05);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M组/MB组:很满意10/14,满意36/47)(P〈0.05);生活质量明显改善[M组/MB组:睡眠(5.5±1.2)/(4.6±0.7),情绪(5.4±0.5)/(4.6±1.2),日常活动(5.1±0.4)/(4.9±0.5),社交活动(5.5±0.4)/(4.8±1.6)](P〈0.05)。结论硫酸吗啡控释片联合丁丙诺啡治疗晚期癌痛可以提高镇痛效果,降低副作用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周亮孙亮王海燕董彦鹏武林鑫孙莉
关键词:吗啡丁丙诺啡癌痛联合用药
埃克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疾病控制6个月以上的病例总结
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已经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得到广泛应用.埃克替尼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GFR-TKI,其疗效不劣于吉非替尼,而不良反应更为轻微.服药后疾病控制6个月提示病例对药...
杨晟胡兴胜李峻岭王子平王燕郝学志王宏羽许建萍王彬林琳张昕周生余刘鹏王海燕邢镨元刘雨桃陈闪闪张湘茹孙燕石远凯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埃克替尼临床药理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术麻醉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肝脏肿瘤患者行射频消融术麻醉的安全性和麻醉效果,总结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术麻醉的特点和最佳给药方法。方法选择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术治疗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和Ⅱ组),Ⅰ组患者分次给予芬太尼复合丙泊酚,Ⅱ组患者则持续注射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治疗中维持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在50~60。监测并记录不同时刻患者的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BIS值和丙泊酚的用量,记录每次停止注射丙泊酚后患者的苏醒时间(t1、t2),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不良事件,包括不自主体动、呼吸抑制、血压和心率异常变化、肌肉僵直、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各时刻脉搏血氧饱和度、苏醒时间t1和t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丙泊酚用量Ⅰ组显著高于Ⅱ组;Ⅰ组患者T2、T4时刻血压较基础值显著降低,Ⅱ组患者各时刻血压、心率与T0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Ⅰ组患者术中发生不自主体动和血压异常变化的病例明显多于Ⅱ组。结论在肝脏肿瘤患者行射频消融术时使用雷米芬太尼安全可靠,与芬太尼比较具有循环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丙泊酚用量减少等优势。
刘晓艳王海燕孙莉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麻醉二异丙酚雷米芬太尼
贲门癌、食管癌术后病人自控镇痛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及镇痛效果观察被引量:8
2002年
目的 比较贲门癌、食管癌术后病人自控镇痛与传统的肌肉注射哌替啶镇痛对血氧饱和度 ( Sp O2 )的影响和临床效果。方法  4 2例在全麻下行贲门癌或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 ,术前检查肺功能正常 ,随机分为肌注哌替啶组 ( D)和病人自控镇痛组 ( PCA)。 D组患者术后感觉疼痛时肌注哌替啶镇痛 :PCA组由病人或家属自行静注吗啡 1m g镇痛 ,每次间隔时间至少 5分钟。术后回病房即刻、2、4、8、12、2 4、4 8小时进行随访并记录镇痛评分 ( VAS)、Sp O2 、平均动脉压 ( MAP)、心率 ( HR)、呼吸频率 ( RR)及不良反应等 ,术后 7天随访肺部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 0~ 4 8小时比较两组 Sp O2 ,差异无显著性 ,PCA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 D组 ,P<0 .0 5或 P<0 .0 1。术后 7天肺部并发症 D组为 4例 ,而 PCA组仅 1例 ,P<0 .0 1。结论 静脉 PCA用于肺功能正常的贲门癌、食管癌术后镇痛 ,对 Sp O2无影响 ,镇痛效果明显 ,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 ,优于传统的肌注哌替啶 ,是一种用于胸部手术后镇痛更为理想的方法。但临床应用中尚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陈玉玲孙莉王海燕邹亮
关键词:贲门癌血氧饱和度病人自控镇痛血氧测定法
标准剂量HCPT治疗门诊胃肠道肿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标准剂量HCPT(羟基喜树碱)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门诊胃肠道癌的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41例门诊胃肠道癌病人入组.化疗方案为:HCPT 12mg/m2 ivgtt d1~5,DDP 30mg/m2 ivg...
李玉升张长弓王海燕黄镜储大同
关键词:羟基喜树碱胃肠道肿瘤联合化疗毒性反应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