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虹
- 作品数:68 被引量:193H指数:8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十一五”科技攻关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1α,25-二羟基维生素D3通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细胞周期调节卵巢癌细胞的生长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研究1α,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VD3)通过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细胞周期的调控调节人卵巢癌细胞的生长。方法:用1,25VD3处理人卵巢癌细胞株OVCAR3后,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EGFR表达。用pcDNA3-EGFRvIII质粒转染OVCAR3细胞,筛选出稳定过表达EGFR的克隆株EGFR-OVCAR3。用1,25VD3及EGFR抑制剂分别处理OVCAR3和EGFR-OVCAR3细胞,Western blot检测p27、Cyclin E和GADD45蛋白表达。结果:1,25VD3下调OVCAR3细胞EG-FR蛋白表达,对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使其G0/G1和G2/M期增多,S期明显减少,而对EGFR-OVCAR3细胞无明显作用。Western blot显示,1,25VD3上调OVCAR3细胞p27和GADD45蛋白表达,下调Cyclin E蛋白表达,而对EGFR-OVCAR3细胞三种蛋白表达无调节作用,用EGFR抑制剂处理EGFR-OVCAR3细胞后,又能调节p27和cyclin E蛋白的表达。结论:1,25VD3可以调节EGFR蛋白表达,并进而调节下游分子,包括p27和GADD45,最后调控细胞周期,抑制细胞G1/S期转换和G2/M期转换,从而抑制卵巢癌细胞的生长。
- 程虹胡沛臻马福成张晓晖Wenlong Bai
- 关键词:卵巢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细胞周期
- 172例性腺外畸胎瘤病理分析
- 目的探讨性腺外畸胎瘤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参照1999年WHO卵巢肿瘤组织学分型标准对西京医院和唐都医院1984-2004年间172例手术切除的性腺外畸胎瘤的临床和组织学特征进行回顾性研究并探讨发生机理。结果172例性腺外畸...
- 惠延平马世荣程虹张伟朱少君
- 关键词:畸胎瘤椎管内病理分析
- 文献传递
- 鼻咽部髓外浆细胞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被引量:4
- 2002年
- 目的 报道 2例起源于鼻咽部黏膜下软组织的髓外浆细胞瘤 ,同时分析其病理形态学特征。方法 对 2例鼻咽部髓外浆细胞瘤进行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 2例鼻咽部髓外浆细胞瘤均表现为鼻咽部隆起的肿块 ,表面不平 ,无破溃、出血。组织学表现为位于鼻咽部黏膜下软组织中的孤立性病变 ,组织分布较均匀 ,局部瘤组织呈器官样、条索状或腺样分布 ;瘤细胞主要由分化程度不一的浆细胞组成 ,Russel小体可见 ,Dutchs小体偶见 ;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呈免疫球蛋白κ链 (- )、λ链 (+) ,EMA(+)。结论 起源于鼻咽部黏膜下软组织的髓外浆细胞瘤较罕见 ,易误诊为其他肿瘤。肿瘤常原位复发并演化为多发性骨髓瘤。依据临床和组织学特点 。
- 张传山张晓晖韩月东程虹闫庆国胡沛臻马福成李青王文亮
- 关键词: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
- 骨盆肿瘤的早期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骨盆肿瘤早期延误诊断的原因及外科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分析51例骨盆肿瘤患者早期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手术治疗方式。结果51例患者中36例早期延误诊断,术后42例达到肿瘤局部控制,9例局部复发,其中7例死于远隔脏器转移,2例带瘤存活。复发率为18.2%。结论骨盆肿瘤早期容易延误诊断。采用原位分离插入式微波天线阵列诱导高温技术治疗骨盆肿瘤安全有效。
- 沈万安范清宇马保安周勇张明华程虹
- 关键词:骨盆肿瘤微波高温
- 鼠源化抗肝癌免疫毒素的导向研究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构建表达鼠源化抗肝癌重组免疫毒素 m sc Fv2 5- TNFα(鼠源化单链抗体 m sc Fv2 5融合人突变型 TNFα) ,对荷肝癌 (SMMC- 772 1 )裸鼠进行体内杀伤活性实验。方法 运用 PCR方法扩增 TNFα并在其 5’和 3’端增添相应酶切位点 ,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 ,构建成 PGEX4 T- 1 / msc Fv2 5- TNFα融合蛋白表达载体 ,转化大肠杆菌 JM1 0 9,通过 IPTG诱导进行表达 ,在经过蛋白纯化及 Western bolt鉴定之后 ,将重组免疫毒素经尾静脉注射治疗荷肝癌裸鼠 ,2周后处死裸鼠 ,观察肿瘤的体积、质量 ,并对瘤组织进行 TNFα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m sc Fv2 5- TNFα治疗组对荷肝癌裸鼠的有效率为 5 / 5 ,其中 2 / 5为完全缓解 ,3/ 5为部分缓解 ,与 TNFα对照组相比 ,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χ2 =4 .6 2 ,P<0 .0 5 ) ,经 m sc Fv2 5- TNFα治疗后的瘤组织 ,TNFα呈弥漫性阳性反应 ,阳性颗粒主要存在于瘤组织的胞质中。结论 鼠源化抗肝癌重组免疫毒素 msc Fv2 5-
- 张静刘彦仿杨守京乔庆程虹张素珍马福成
-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单链抗体肿瘤坏死因子免疫毒素
- 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椎管内肿瘤11例诊断及治疗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分析椎管内肿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分析11例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手术治疗。结果:术前所有误诊患者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MRI检查后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标本经病理诊断为:神经鞘瘤8例,其中椎管内外哑铃状1例;脊膜瘤2例,血管脂肪瘤1例。所有病变均完全切除。术后随访6个月~3年,功能基本全部恢复者9例,残留右小腿外侧麻木1例,左侧臀部麻木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综合分析腰腿痛患者的临床特点与CT检查结果,才能避免误诊;MRI是目前诊断椎管内肿瘤的最有效的手段;及时手术治疗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 沈万安范清宇马保安程虹
- 关键词:椎管内肿瘤椎间盘突出症误诊手术
- 分泌型抗肝癌单链双功能抗体融合GFP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被引量:20
- 2001年
- 目的分泌型抗肝癌单链双功能抗体融合GFP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方法采用PCR方法在抗肝癌sFv的5端引入引导序列使其能够在真核细胞中表达并分泌,在其下游连接人TNF-α基因,构建分泌型抗肝癌单链双功能抗体基因,并将该基因克隆入带有GFP报告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用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进行瞬时表达。结果 DNA序列分析证实在sFv的5端引入正确的60bp引导肽序列,酶切鉴定证明成功构建了分泌型抗肝癌单链双功能抗体融合GFP真核表达载体,并在NIH3T3细胞中成功地表达了融合荧光蛋白。结论成功构建并表达了分泌型抗肝癌单链双功能抗体融合GFP基因,为肝癌免疫基因治疗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 程虹刘彦仿张惠中沈万安张素珍
- 关键词:肝细胞癌单链抗体肿瘤坏死因子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表达
- 带教基层医院病理进修医生的体会
-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是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作为临床病理医生的教学基地,我科在进修医生培养方面注重岗前培训、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因材施教和能力的培养,提高了教学质量,提升了进修医生的综合素质.
- 程虹杨守京惠延平李青
- 关键词:高等医学教育进修医生因材施教教学质量
- 文献传递
- 抗肝癌单链免疫毒素的构建、表达及导向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制备高效、低毒的抗肝癌单链免疫毒素。 方法 将人突变型肿瘤坏死因子α(mTNF α)与人源化抗肝癌单链抗体hscFv25基因连接,构建pGEx4T-1/hscFv25-mTNF α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目的蛋白,经western blot鉴定之后,进行荷肝癌(SMMC-7721)裸鼠体内初步抑瘤实验,并对治疗后裸鼠肿瘤组织进行抗TNF α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 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hscFv25 mTNF α融合蛋白的表达量占细菌总蛋白的12%,hscFv25-mTNFα治疗组对荷肝癌裸鼠的有效率为5/5,其中2/5为完全缓解,3/5为部分缓解,疗效明显高于mTNFα对照组(F=8.70,P<0.05),治疗组裸鼠的肝、肺等组织中未见转移性病灶,经hscFv25-mTNFα治疗后的肿瘤组织,呈TNFα弥漫阳性反应,阳性颗粒主要位于瘤细胞的胞质中。 结论 hscFv25-mTNFα是高效、低毒的抗肝癌单链免疫毒素。
- 张静刘彦仿杨守京乔庆程虹马福成陈万录
- 关键词:肝癌单链抗体免疫毒素肿瘤坏死因子
- 抗肝癌单链双功能抗体在T细胞淋巴瘤Hut-78细胞系中的表达及体外杀伤活性研究
- 解决免疫效应细胞识别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是肿瘤免疫治疗的关键之一.近年来基因工程抗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这一难点的解决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尤其是单链抗体的出现,使得靶向免疫治疗与基因治疗有机地结合而形成靶向免疫基因治疗,在细胞内封...
- 程虹刘彦仿张惠中沈万安
- 关键词:单链抗体T细胞淋巴瘤体外杀伤活性基因治疗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