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凯

作品数:8 被引量:68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省林业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氮沉降
  • 3篇杨树
  • 3篇杨树人工林
  • 3篇人工林
  • 3篇物量
  • 2篇有机碳
  • 2篇生物量碳
  • 2篇土壤
  • 2篇土壤活性
  • 2篇土壤活性有机...
  • 2篇土壤可溶性有...
  • 2篇土壤微生物
  • 2篇土壤微生物生...
  • 2篇土壤微生物生...
  • 2篇微生物
  • 2篇微生物生物量
  • 2篇微生物生物量...
  • 2篇可溶性有机碳
  • 2篇活性有机碳
  • 1篇有机碳库

机构

  • 3篇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3篇许凯
  • 2篇阮宏华
  • 2篇徐钰
  • 1篇葛之葳
  • 1篇于水强
  • 1篇杨悦
  • 1篇曹国华

传媒

  • 2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3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氮添加对杨树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大气氮沉降成为目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氮的沉降可能显著影响森林土壤碳循环过程。从2012年5月起,对东台林场3种林龄(5、9、15年生)黑杨派无性系I-35杨(Populusdeltoides CL‘35’)人工林,采...
许凯
关键词:氮沉降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可溶性有机碳
文献传递
不同林龄杨树细根生物量分配及其对氮沉降的响应被引量:11
2014年
氮沉降已经成为全球变化背景下的热点问题,并呈现逐渐加重趋势,了解森林生态系统对这种持续氮增长和快速氮循环的响应模式及反馈机制,对于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研究选择不同林龄杨树人工林作为试验样地,设置N0(0gN·m^-2·a^-1)、N1(5gN·m^-2·a^-1)、N2(10gN·m^-2·a^-1)、N3(15gN·m^-2·a^-1)、N4(30gN·m^-2·a^-1)5个不同浓度,进行氮沉降野外模拟实验,探讨不同林龄杨树人工林细根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及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结果表明:(1)70%-80%细根生物量分配在0-20cm土层,呈现表层富集特征;外源氮增加后,幼龄林(4年生)中,0—10cm土层细根生物量所占比例有所增加,而中龄林(8年生)和成熟林(15年生)则不同程度的减少;(2)细根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0.5和0.5~1.0mm径级,其中0—0.5mm径级细根约占总细根(〈2.0mm)生物量的50%,外源氮输入增加极小径级(0~0.5mm)的根系生物量,特别是幼龄林;(3)30~40cm土层中,成熟林0~0.5mm细根生物量分配量远大于幼龄林和中龄林,表明随着林龄的增加,小直径细根有向下分配趋势;(4)林龄、土层、径级以及施氮浓度4个因素的综合效应能够解释细根生物量66.3%的变异,其中林龄、土层、径级3个因素各自对细根生物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分别能解释细根生物量17.6%、16.1%、10.4%的变异,而增氮处理仅能解释细根生物量0.24%的变异,影响效应不显著(P〉0.05)。
徐钰许凯于水强阮宏华范换杨悦徐长柏曹国华
关键词:氮沉降杨树人工林细根生物量
氮添加对苏北沿海杨树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被引量:20
2014年
大气氮沉降成为目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氮的沉降可能显著影响森林土壤碳循环过程。从2012年5月起,对东台林场3种林龄(5、9、15年生)黑杨派无性系I-35杨(Populus deltoides CL‘35’)人工林进行野外模拟氮沉降试验,探讨氮沉降对不同林龄杨树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经过1年施氮试验后,5和9年生杨树人工林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随着氮沉降水平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15年生林分在不同氮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均有所增加;3种林龄在不同氮处理下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随着氮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可溶性有机碳之间以及这二者与土壤全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可溶性有机氮、铵态氮、硝态氮之间存在显著相关。试验表明,氮沉降可能增加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从而影响杨树人工林土壤碳动态。
许凯徐钰张梦珊徐长柏曹国华葛之葳阮宏华
关键词:氮沉降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可溶性有机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