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信力

作品数:14 被引量:96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人工林
  • 7篇土壤
  • 7篇间伐
  • 4篇物量
  • 4篇细根
  • 4篇间伐强度
  • 4篇侧柏
  • 4篇侧柏人工林
  • 3篇杉木
  • 3篇杉木人工林
  • 3篇生物量碳
  • 3篇微生物
  • 2篇生物量
  • 2篇碳储量
  • 2篇土壤理化
  • 2篇土壤理化性
  • 2篇土壤理化性质
  • 2篇土壤微生物
  • 2篇人工林土壤
  • 2篇微生物量

机构

  • 11篇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11篇陈信力
  • 10篇关庆伟
  • 4篇卢雯
  • 4篇李瑞霞
  • 3篇邱雷
  • 3篇王东
  • 3篇闵建刚
  • 2篇刁娇娇
  • 2篇王艳平
  • 2篇丁辉
  • 1篇马洪婧
  • 1篇徐梅
  • 1篇彭婷婷
  • 1篇周伟
  • 1篇郝俊鹏
  • 1篇史珑燕
  • 1篇郑婷
  • 1篇王晶

传媒

  • 2篇林业科技开发
  • 2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江苏林业科技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2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间伐对侧柏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被引量:11
2013年
以徐州侧柏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在弱度间伐(LIT,20%)、轻中度间伐(MIT1,40%)、中度间伐(MIT2,60%)和强度间伐(HIT,80%)下,林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在土壤表层(0 ~ 10 cm)和亚表层(10~20 cm)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间伐强度下,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均随着土层加深而减少.随着间伐强度增加,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总体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降低,其中微生物生物量碳表现为MITl> LIT> HIT> MIT2,均与对照CK有显著差异(P<0.05);微生物生物量氮表现为MIT2> MITl> LIT> HIT,各处理间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间伐也使土壤微生物熵增加,尤以MIT2达到最大(2.63%).研究表明,侧柏人工林经过2 a间伐,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使土壤碳库和氮库短期内出现不稳定趋势.
邱雷陈信力丁辉关庆伟
关键词:微生物生物量碳间伐侧柏人工林
林分密度对侧柏人工林细根形态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以徐州林场50年生侧柏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挖掘法获取土壤根系样品,探究林分密度对侧柏人工林不同根序细根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细根的直径和根长随着根序上升而显著增大,而比根长则随着根序的上升而显著减小。低林分密度(1 679株/hm2)与中林分密度(2 250株/hm2)相比显著减小了表层土壤1、2级细根的平均直径和平均根长,亚表层土壤3级细根的根长,显著增大了亚表层土壤2级细根的平均比根长;高林分密度(3074株/hm2)比中林分密度显著增大了2级根的平均比根长。与高林分密度相比,低林分密度显著减小了表层土壤1、2级细根的平均直径,增大了亚表层土壤5级细根的平均直径。
周伟陈信力李瑞霞闵建刚徐梅卢雯关庆伟
关键词:林分密度侧柏人工林细根形态
间伐对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季节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以南京市溧水林场实施了4种间伐强度(CK:0%、LIT:30%、MIT:50%、HIT:70%)的25a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间伐7a后0—20cm土层的土壤温度、含水率、土壤全C、全N、全P,C/N和N/P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间伐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性。春季,间伐对土壤温度、含水率和全C均无显著影响,MIT显著降低了土壤全N和全P的22%和26%,HIT显著降低了土壤全N的11%。夏季,间伐对土壤温度、全N、全P和N/P无显著影响,但3种间伐强度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含水率,平均为22%,MIT和HIT均显著降低了土壤全C和C/N。秋季,间伐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各个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其中,3种间伐强度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温度、含水率、N/P,但显著降低了全P。冬季,间伐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较小,除MIT显著降低了土壤温度而提高了土壤C/N及HIT显著提高了土壤全P外,间伐对其余指标均无显著影响。这些结果表明,在评价间伐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时应考虑季节差异。间伐7a后林内土壤全N和全P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尤其是土壤全P,建议在春季对LIT施适量的氮肥,对MIT施适量的氮肥和磷肥,在秋季对3种间伐处理施适量的磷肥,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林木生长。从土壤N和P年平均值来看,HIT最有利于保持林地的氮磷养分,LIT次之,MIT最差。
王东王艳平陈信力关庆伟
关键词:土壤理化性质间伐强度杉木人工林
间伐强度和次数对侧柏人工林细根形态及生物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对不同间伐强度和间伐次数的侧柏人工林不同根序细根形态特征和细根生物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间伐措施对侧柏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和不同根序细根直径、根长以及比根长产生了显著影响。其中间伐强度和间伐次数都显著改变了细根生物量;并且与对照样地相比,不同间伐强度显著改变了表层土壤5级根的直径,4、5级根的根长,3、4级根的比根长以及亚表层土壤2、4级根的比根长;而间伐次数则使亚表层土壤5级根直径、表层土壤1、2级根根长和表层土壤2、3级根的比根长产生了显著差异。
陈信力刁娇娇闵建刚关庆伟李瑞霞王东
关键词:侧柏人工林细根形态生物量间伐强度
间伐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以南京市溧水区林场间伐6 a后的25年生杉木人工林为对象,测定了弱度(30%)、中度(50%)、强度(70%)间伐及对照样地的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弱度间伐在秋季和冬季提高了土壤多酚氧化酶的活性,3种间伐强度在春季和夏季降低了多酚氧化酶活性;春夏季节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高,秋冬季节活性低,且前者与后者差异性显著(p<0.05);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土壤温度,全磷、全氮质量分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碳氮比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土壤总有机碳质量分数、p H值相关性不显著。
翟凯燕陈信力马婷瑶关庆伟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间伐强度土壤理化性质
栎树混交林空间结构与群落稳定性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了解不同演替时期落叶阔叶林空间结构和稳定性的差异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混交度、角尺度和大小比数3个空间结构参数及稳定度指数方法,分析侧柏栎树混交林(PQM)、栎树混交林(PM)和黄连木栎树混交林(QPM)3种处于不同演替时期的森林群落的空间结构和群落稳定性特征。【结果】1)PQM、PM和QPM 3种森林群落的混交度分别为0.506,0.790和0.678,PM属于极强度混交,PQM和QPM属于强度混交;角尺度分别为0.459,0.522和0.447,PM属于团状分布,PQM和QPM属于均匀分布;大小比数分别为0.430,0.501和0.507,3种群落的生长都处于优势状态。2)PQM、PM和QPM 3种群落的稳定性指数分别为-0.219,0.352,-0.134,以PM最高。【结论】1)随着演替的进行,林木的混交程度和水平分布格局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以侧柏栎树混交林最低;林木的大小分化程度呈增大趋势。2)栎树混交林的稳定性最强,侧柏栎树混交林的稳定性最弱,稳定性最高的群落并没有出现在顶级群落。
马洪婧陈信力史珑燕关庆伟
关键词:混交度角尺度群落稳定性
密度调控对女贞人工林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季节变化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以江苏扬州市江都区7年生女贞人工林为对象,研究密度调控对其土壤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含量剖面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调控密度下女贞人工林土壤NH+4-N和NO-3-N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且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3种密度调控下土壤NH+4-N含量均是秋冬两季较高,春季最低,夏季又有明显回升,且3种密度中的2 275株/hm2下NH+4-N含量在4个季节均高于另外2种密度;土壤NO-3-N季节变化与NH+4-N大体一致,在春季含量最低,但不同密度间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土温、含水量及有机质均与土壤NH+4-N和NO-3-N含量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且在夏季均达到极显著相关(p<0.01)。
卢雯邱雷丁辉关庆伟陈信力彭婷婷
关键词:硝态氮铵态氮密度调控
间伐对重阳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以太仓市20年生重阳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间伐4a后的重阳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以及土壤脱氢酶、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间伐显著降低了土壤pH值、表层土(0—10cm)C/N、亚表层土(10~20cm)可溶性碳含量,增大了亚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和微生物量碳占总碳的比例,对微生物量氮无显著改变;间伐显著减小了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大了亚表层脱氢酶活性,消除了蔗糖酶活性在不同土层之间的显著差异。
陈信力刁娇娇郑婷王艳平关庆伟王晶邱雷
关键词:间伐微生物量
间伐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其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了解森林经营后土壤微生物的变化,对把森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结构和功能的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是十分重要的。间伐作为一种重要的森林经营手段,对于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还不清楚。本文以南京溧水林场25年生杉木(Cunn...
陈信力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间伐强度杉木人工林
不同密度侧柏人工林碳储量变化及其机理初探被引量:19
2012年
以徐州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inn)Franco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运用生物量转化方程及土壤调查数据探讨了1 679、2 250和3 074株.hm-2的3种密度对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①乔木层、土壤层和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均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明显减少,灌草层碳储量在低林分密度最大,而枯落物层碳储量在中林分密度最大。低林分密度生态系统的碳储量是94.11 t.hm-2,分别是中密度和高密度生态系统的碳储量1.19倍和1.28倍,而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乔木层和土壤层碳储量差异引起的。②林分密度对细根生物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而细根形态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表现为低级根中1、2级根直径变粗,根长先变长后变短,比根长变短(P<0.05);而高级根中的5级根直径显著变细,根长和比根长变长(P>0.05)。③林分密度对细根生物量的影响与乔木层、土壤层和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变化规律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均为低密度下最大,高密度下最小。因此,细根生物量可能是导致系统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李瑞霞郝俊鹏闵建刚陈信力卢雯关庆伟
关键词:侧柏人工林碳储量林分密度细根生物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