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晶莹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天津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主题

  • 3篇翻译
  • 2篇烟云
  • 2篇京华烟云
  • 2篇《京华烟云》
  • 1篇译学
  • 1篇译语
  • 1篇英译
  • 1篇语用分析
  • 1篇社会
  • 1篇社会文化
  • 1篇诗词翻译
  • 1篇通顺
  • 1篇忠实
  • 1篇文化
  • 1篇文学翻译
  • 1篇文言
  • 1篇文言文
  • 1篇描述翻译学
  • 1篇互文
  • 1篇互文性

机构

  • 5篇天津科技大学

作者

  • 5篇徐晶莹
  • 4篇高巍
  • 2篇刘媛媛
  • 2篇宋启娲

传媒

  • 1篇黄河科技大学...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重庆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11
  • 4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小议《画皮》的英译
2010年
通过分析《画皮》译文"Painted Skin",意在探讨译者对文言文英译的处理方法。强调为了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译者应采用多种策略,让译文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画皮》的文化和语言艺术。
高巍刘媛媛徐晶莹
关键词:文言文《画皮》英译
从互文性角度觅《京华烟云》的翻译痕迹被引量:2
2010年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于19世纪30年代创作的一部英语小说,林语堂将文中的互文知识进行重构和扩充并将其传译到西方的语言世界中,这种英文创作过程实际上暗含了一个互文的翻译过程。因此,试从互文性角度来分析《京华烟云》中的翻译痕迹。
高巍宋启娲徐晶莹
关键词:京华烟云互文性
从描述翻译学探析刘士聪散文翻译特点
本文对刘士聪散文翻译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描述翻译学将翻译活动置于目的语的社会文化多元系统之中,置于时代之中去探究诸多社会、文化因素以及目的语文学对翻译产生的影响,解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反复表现出来的选择倾向。该理论认为,译文...
徐晶莹
关键词:文学翻译社会文化语用分析
试析《浮生六记》中的引典翻译——以“文献型翻译”和“工具型翻译”为视角被引量:1
2010年
文章以林语堂译《浮生六记》为研究对象,从诺德提出的"文献型翻译"和"工具型翻译"的角度,分析诗句和成语俗语的翻译特征。文献型翻译较多地保留了原文的语言和文化特征;而工具型翻译以更易于译文读者理解的方式增强了译文的可读性。译文中两种方法综合体现、相得益彰,在确保译文与英语读者的认知理念不相冲突的同时,较为有效地传播了中国文化。
高巍徐晶莹刘媛媛
关键词:工具型翻译翻译特征
试析《京华烟云》中的诗词翻译被引量:1
2011年
林语堂的英文作品《京华烟云》包含了部分中国诗词佳句的翻译,可视为翻译实践的范本。以林语堂的翻译思想为视角,探析诗词的翻译,有助于了解林语堂英文作品的翻译特点及其传播中国文化的有效途径。
高巍徐晶莹宋启娲
关键词:翻译标准忠实通顺
共1页<1>
聚类工具0